j

图们江新闻网——绘就向海而兴新图景——珲春市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绘就向海而兴新图景——珲春市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 | 2025/8/8 9:12:18

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延边时指出,设立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是中央一项重要部署,对于扩大沿边开放、加强面向东北亚的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窗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珲春市依托区位、政策等优势,以发展海洋经济、扩大国际合作为主攻方向,在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路上步履铿锵。

数据显示,2024年,珲春市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230亿元,同比增长5%;跨境电商贸易额达66.5亿元。

向海而兴,向海图强——

打造对外开放主引擎

珲春,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是我国从陆运进入日本海的最近通道,也是我国从海上到韩国、日本西海岸的最近点。

珲春,虽是一座近海不靠海的边境小城,但周边分布着众多天然不冻港,珲春口岸距俄罗斯波谢特港仅42公里,距扎鲁比诺港71公里。毗邻的俄罗斯海产品资源丰富,为珲春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天然条件。

每天清晨,满载俄罗斯鲜活帝王蟹的货车从天然不冻港出发,两三个小时就能抵达珲春口岸,随后这些帝王蟹被销往全国各地。

作为吉林省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通道,珲春市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扩大开放的主引擎,持续深耕蓝海,在海鲜贸易领域异军突起,成为全国帝王蟹的枢纽集散地。

自2016年珲春口岸被批准为进口冰鲜海产品、食用水生动物指定口岸以来,每年从珲春口岸入境的帝王蟹超过150万只。如今,珲春口岸已成为俄罗斯帝王蟹进入中国的主要通道。

随着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吉林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设立,珲春口岸获批进境肉类和冰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地,跨境电商TIR公路卡航业务稳定运转,形成珲春—俄罗斯—欧洲的直达公路运输网络,珲春开放合作之路越走越宽。

在长度约145米的“蟹”逅珲春海鲜街两侧,密集地排列着20多家商铺,这些商铺不仅售卖帝王蟹、板蟹、毛蟹、北极贝等海鲜,还提供现场加工、打包发货等一站式服务。

“到这里既能拍照打卡,还可以品尝各式各样的鲜活海鲜,真是不虚此行。”长春游客夏雪在品尝“珲字号”帝王蟹后开心地说。

2023年5月,总投资6.63亿元的珲春海洋经济示范区东北亚生鲜海产园区项目开工建设,在做大做强海产品加工贸易的基础上,推动创建“珲字号”北太平洋冰海鲜地域品牌,打造我国北方著名的生鲜海产品加工集散基地。2024年10月,该项目的暂养中心进入试运营阶段。

“目前,暂养中心里主要暂养的品类包括俄罗斯进口帝王蟹、板蟹等,总暂养量可达500吨。”暂养中心负责人刘岩松告诉记者。

近年来,珲春市先后举办了北冰洋帝王蟹节、帝王蟹美食嘉年华活动等活动,借助电商直播,进一步擦亮“珲字号”帝王蟹品牌。“珲字号”帝王蟹还登上《舌尖上的中国》,让帝王蟹美食和帝王蟹故事被更多国内外游客知晓。

培育新产业,逐梦新舞台——

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在珲春东北亚国际商品城,来自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全球各地的“好物”琳琅满目,俄罗斯套娃、城堡等装饰元素为商品城增添了浓郁的异域风情,天南地北的游客络绎不绝来打卡、购物。

在珲春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分拨中心,一排排货架上摆满了3C类电子产品、日用百货等货物,工作人员快速完成分拣、打包、贴单等操作,将货物通过保税电商的方式出口至国外。

珲春东北亚国际商品城、珲春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分拨中心是珲春跨境电商发展的缩影。

借助跨境电商的东风,珲春市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着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积极培育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壮大,构建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2018年,创新建立了对俄跨境电商陆路“白关”口岸,创出俄罗斯海关认证的“9610珲春标准”。先后开通了“1239”“1210”“9710”“9810”进出口业务,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的全模式畅通。

2019年12月,国务院批复在珲春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珲春市抢抓机遇,推进珲春东北亚跨境电商产业园项目建设,完善跨境物流、支付结算、仓储配送等配套服务,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2022年,总投资6.5亿元、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的的珲春东北亚跨境电商产业园投入使用,设有商品展销中心、网红直播基地、共享创客空间和电商孵化中心等区域。”珲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电商业务负责人李金海告诉记者,目前,入驻企业200余家。

数据显示,从2018年的4000万元到2024年的66.5亿元,短短6年时间,珲春跨境电商贸易额实现了百倍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跨境电商如火如荼,预制菜、鱼油鱼粉等海产品深加工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2024年11月,珲春市钰禾鱼油鱼粉加工项目投入生产,加工生产食品级鱼油和鱼粉,为市场提供优质、健康的海洋产品,预计年产值达2.5亿元。珲春老姬食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预制菜畅销全国各地。今年一季度,该公司产品销量3000吨,销售额突破9000万元。

建设新场景,打造新业态——

文旅融合释放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作为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桥头堡,加快旅游融合发展是珲春改革图强、加快构建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一环。珲春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依托区位、生态等资源优势,把打造文旅项目作为丰富旅游业态、延长产业链条的重要抓手,招引落地了一批文旅项目,着力塑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硬支撑。

总投资4.8亿元的丝绸之路渤海古镇,白墙灰瓦的唐朝建筑与山海景观相互交融,散发着厚重的历史气息,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盛唐时期的渤海国。总投资7亿元的哇斯托克欢乐岛是集游玩、餐饮、演艺、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俄罗斯风情主题乐园,为游客带来了异域感受和惊险刺激的游玩体验。景区自2023年9月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41万人次。

建设防川景区边境木栈道、升级改造龙虎阁平台、珲春东北虎豹自然科普馆建成开放、吴大澂收复国土纪念馆开馆……为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珲春市在活化利用、文旅融合上下功夫,精心打造、建设一批集保护展示、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文旅地标。以“旅游+”模式重构产业生态链,珲春市打造出涵盖主题乐园、文化古镇、生态研学、夜间经济等多元业态的文旅矩阵,成功跻身“中国县域旅游发展监测强县”“2025全国县域自驾游标杆县”、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潜力百强县市等榜单。目前,珲春市依托口岸免签政策,开发了中俄朝环形跨国游、跨境自驾游等7条国际线路,2024年珲春口岸出入境旅客达68万人次,同比增长1.3倍,其中俄罗斯游客占比超50%。

2015年,珲春市接待游客196.6万人次、旅游收入22.8亿元,到2024年,已跃升至800.86万人次、86.93亿元,十年间接待游客量、旅游收入分别增长4倍和3.8倍,文旅产业已成为珲春的经济核心支柱。从边境小城到东北亚旅游枢纽,珲春为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向海而兴奋进路,向海图强逐浪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珲春市将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初审:鞠艳红

复审:孙波 相文婷

终审: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