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图们江新闻网——铸牢民族魂 培育“向阳花”——记吉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珲春市第一实验小学校

铸牢民族魂 培育“向阳花”——记吉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珲春市第一实验小学校

发布时间 | 2025/8/22 9:40:06

珲春市第一实验小学校自1918年建校起,便如一座不灭的灯塔,为各族学子照亮求知路。

近年来,学校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构建“向美文化、向尚德育、向阳课堂、向善少年”的四维育人体系,以文化润心、以德育铸魂。凭借卓越的教育实践,学校先后获评全国红军小学传承红色基因“优秀小红星讲解员团队”、延边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先行校、吉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等荣誉,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典范。

走进珲春市第一实验小学校,“环境育人、文化润心”的理念如春风化雨般渗透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学校的红色文化长廊,有12个民族融合主题展区,设置诗词、国学、科普三大主题楼层,实现“一楼一主题,一层一特色,一墙一壁皆育人”。

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各班级以英雄命名,以红色经典曲目为班歌,年均开展红色主题活动超40场,形成“一班一品”的特色文化,使民族团结教育内涵遍布校园的每个角落。组建小红星讲解团,每学期开展20余场宣讲活动,覆盖超5000人次。同时,学校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纳入学校日常管理,深入推进混班教学、混合住宿、共同就餐,推动各族学生学习同步、语言同学、困难同渡、和谐同创,共同构建温馨和谐的精神家园。

依托全国红军小学的红色资源,珲春市第一实验小学校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红色文化教育深度融合。学校每年组织师生赴防川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吴大澂纪念广场开展“边境线上的民族团结课”,通过“重走长征路”情景教学、“红色故事我来讲”演讲比赛等活动,增强师生民族团结意识和爱国情怀。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学校引导学生深入探寻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背后的历史渊源,定期举办“民族美食节”“民族趣味运动会”,增进学生和家长对不同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校依托“海棠花向上少年”校本课程,开发了涵盖爱国主义、红色文化、法治、感恩及民族团结教育的课程体系。为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和育人能力,学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党员示范课、师徒结对、读书交流等活动,相关实践成果被《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充分展现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育人成果。

少年强则国强。学校积极邀请老促会专家、老党员等进校园,举办专题讲座,讲述民族团结故事,传授民族传统技艺,凝聚政治共识。围绕伽倻琴、碟子舞、洞箫等非遗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传承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构建“红星少年”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定期开展红星少年评选表彰。各民族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进一步凝聚了民族团结共识。

未来,珲春市第一实验小学校将继续砥砺前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师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初审:鞠艳红

复审:相文婷 孙波

终审: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