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政府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政策让贫穷落后的乡村发生美丽蝶变,陆占山、杜梅珍夫妇感叹——“美丽庭院”让乡村更宜居

党和政府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政策让贫穷落后的乡村发生美丽蝶变,陆占山、杜梅珍夫妇感叹——“美丽庭院”让乡村更宜居

2022/6/17 22:11:21     来源:延边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体验好

“屋里我来擦,你去外头扫扫院子、浇浇花,把咱家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住着舒坦!”每天一清早,家住安图县松江镇东南村的陆占山、杜梅珍夫妻俩都要把屋里屋外打扫一番,这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陆占山、杜梅珍夫妻俩是村里有名的“干净人”,家中的地砖总是擦得锃亮,院里院外物品摆放规矩,鲜花绿植充满生气。谈起这些年来的生活变化,陆占山笑着说:“现在日子好了,环境美了,家家建庭院、户户种花草,这种生活年轻时真是想象不到。”

上世纪70年代的东南村是当地出名的“贫困村”,低矮破旧的泥草房、凹凸不平的沙石路、东倒西歪的木栅栏、颤颤巍巍的独木桥是人们对这里的第一印象。

“我们小时候,一家七口人挤在60平方米的土坯房里,房顶铺茅草,窗户还是纸糊的,一到雨天就漏雨,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全家人都犯愁。”51岁的陆占山坐在沙发上,回忆起过去,禁不住叹息。陆占山家中有5个兄弟姐妹,父母是普通农民。那会儿,农村生活很贫苦,物质也不丰富,家中除了几张桌椅板凳,几乎再没任何摆设。院子里也是“灰秃秃”的,只有柴草垛和几个瓦罐、锄具。

现在完全不一样了,村民经济条件好了,旧房变成新屋,家里液晶电视、家庭影院、冰箱、洗衣机一应俱全,农业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农闲的时候,村民不是在家“装修”庭院,就是在凉亭或广场聊天、跳舞。

谈起村路的变化,陆占山感慨更深:“以前村里都是土路,哪里还顾得上自家庭院呢?别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了,下雨出门就像进田,稀泥的深度可以覆盖膝盖,过往车辆经常在这‘抛锚’。为了好走些,村民曾一次次拿着锄头、铁锹修修补补,费时费力却收效不大。”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吉林省公务员局包保东南村,2017年出资为村里修路,村里有了第一条硬化路。随后的几年里,水泥路越修越长,一直铺到村民家门口。傍晚时分,太阳能路灯亮起,走在平整宽敞的村路上,心情倍感舒畅。“以前没路灯的时候,干完农活要摸黑往村里赶,看不清路,时不时就会拌一脚。现在的生活太好了,东南村能有今天的变化,全都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啊!”对比今昔生活,陆占山夫妻俩内心充满了感激。

路况好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变化。2018年,村里先后开展集中整治村屯环境、村屯环境提升、创建美丽乡村、打造美丽庭院等工程,一个个美丽庭院扮靓了美丽乡村。东南村修建了文化广场,搭建了花园凉亭,旱厕全部拆除,家家户户进行垃圾清理,村庄环境干净整洁,农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2018年,陆占山拿出9万元装修居室,铺上了大理石地砖,装修了卫生间,翻修了庭院,他们家也被评为“美丽庭院”。“咱农村现在的厕所跟城里一样干净卫生,苍蝇蚊虫不见了!”陆占山夫妇俩笑着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动了起来,农家院落焕然一新。截至目前,东南村共表彰村级“美丽庭院”40户,实现了“一户美”到“户户美”,“一时美”到“时时美”的转变。

—— 记者手记 ——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乡村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宜居美丽家园,既是“美丽庭院”创建的初心使命,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更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

从“泥巴路”到“硬化路”、从“苍蝇厨房厕所两头飞”到“室内卫生间”、从“土坯房”到“美丽庭院”……东南村的每一处变化,都见证了70年来延边农村的高质量发展与日新月异的变革。多年来,我州始终坚持立足“三农”,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美丽庭院创建等工作,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日新月异。如今,农村的代名词不再是“脏乱差”,取而代之的是生态、美丽、宜居。我们相信,这样美丽的家乡会让更多的“老家人”愿意停下漂泊,扎根创业,展开他们的幸福生活画卷。

原文标题:党和政府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政策让贫穷落后的乡村发生美丽蝶变,陆占山、杜梅珍夫妇感叹——“美丽庭院”让乡村更宜居

来源:延边新闻网

原文链接:http://www.ybrbnews.cn/ynews/content/2022-06/09/142_556183.html

责任编辑:鞠艳红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图们江新闻网
			官方微信
			
			珲春融媒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