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砍树”到“看树”,曾经的伐木工变为如今的护林员——身份转变见证珲春生态变迁

从“砍树”到“看树”,曾经的伐木工变为如今的护林员——身份转变见证珲春生态变迁

2022/7/15 9:04:34 作者:见习记者 杨叶    来源:图们江报
进入移动版,体验好

仲夏时节,走进珲春林业有限公司马滴达林场南别里沟,眼见山峦起伏、林海绵延,耳闻潺潺山泉、婉转鸟鸣和风起林间的自然交响,呼吸的是令人沉醉的林木清香。

清晨,珲春林业有限公司马滴达林场南别里沟管护站巡护员谢玉生带上装备,走进了密林。一边仔细观察是否有盗桩和猎夹猎套,一边认真记录森林资源变化和野生动物活动等情况。遇到进入林区的村民,他会细心叮嘱:“林区禁止野外用火,禁止砍伐!”

今年56岁的谢玉生,曾是马滴达林场的一名采伐工人,喊过号子,抡过油锯,开过集材—50拖拉机拉运木材……“早些年的南别里沟,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谢玉生说,那个年代,一走进林区,就能听到“顺山倒”的伐木号子和轰鸣的油锯声,到处是堆满原木的楞场,以及来来往往的满载的运材车辆。

为了守住绿水青山,1998年,吉林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珲春市逐渐调减木材产量,全力保护天然林资源,修复生态系统。谢玉生和同事们的采伐任务也逐渐减少,闲暇时开展人工造林和中幼龄林抚育。

2015年4月1日,珲春国有林区停止一切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转入天然林资源全面保护阶段。从这一年开始,谢玉生和同事们挂锯停斧,从伐木工人变成护林员。看着当年种下的小树苗变成参天大树,曾经“斑秃”的山林变成葱郁垂阴的密林,谢玉生无比欣慰和自豪。

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珲春国有林区森林覆盖率达92%,森林蓄积量增加到4785万立方米,每公顷蓄积量达到150立方米。

“这些年,珲春的生态一年比一年好,林区里的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多了,经常能看到梅花鹿、马鹿、狍子、野猪、野鸡等野生动物。这两年,还出现了一些叫不上名的动物……”谢玉生见证了停伐后珲春林区的生态变化。

近年来,珲春持续加强生态建设,用科技护航生态,加大巡护力度,加强野生动物救助,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珲春市野生动植物资源达1270余种,常见的野生植物有537种。其中,东北红豆杉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紫椴、钻天柳、刺五加等9种。野生脊椎动物达316种。包括东北虎、东北豹、原麝、白尾海雕、虎头海雕、中华秋沙鸭等在内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12种,包括黑熊、马鹿、猞猁、花尾榛鸡等在内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33种。

如今,在珲春广袤的山林里,虎、豹、黑熊、梅花鹿等觅食行走、嬉戏打闹,茫茫林海生机盎然,青山碧水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已然铺展。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东北虎豹回归家园,虎啸山林、豹跃青川的壮观景象重现珲春林区。

2017年9月,国家实行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探索用科技监测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谢玉生所在的马滴达林场南别里沟划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辖区。

“东北虎豹的回归是对我们巡护工作的最好褒奖。现在,我们巡山更有劲儿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强了。我会认真履行巡护职责,为保护珲春的生态环境、守护东北虎豹等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家园贡献力量。”谢玉生坚定地说。

全面实现天地空一体化监测覆盖,用科技手段护航东北虎豹族群繁衍;组织开展“清网”行动,彻底清理虎豹公园内的围栏,拆除违规建筑,疏通东北虎豹迁移廊道,增强栖息地的连通性……多年来,珲春各部门各单位、社会各界人士,不遗余力地守护着东北虎豹的生态家园。

2021年10月12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正式成立,东北虎豹保护工作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在珲春辖区内监测到的野生东北虎至少有27只、东北豹有33只,每年都能监测到雌虎带幼虎和雌豹带幼豹的新家庭出现。珲春林区不仅成为我国野生东北虎豹分布数量与密度最高的地区,也是东北虎豹重要的种群繁育扩散区域。

从“伐木工人”变成“护林卫士”,南别里沟的一树一木,如同一个个坐标,记录下了他的人生轨迹。与山林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谢玉生,还有几年就要退休了,他既感慨又不舍:“能亲眼见证珲春生态变得越来越好,我觉得再辛苦都值得!”


责任编辑:鞠艳红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图们江新闻网
			官方微信
			
			珲春融媒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