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播秋收话变迁

春播秋收话变迁

2022/8/8 9:15:11 作者:杨文奇    来源:图们江报
进入移动版,体验好

20世纪80年代末,每到春播秋收时节,珲春的农民总是全家总动员,使用犁杖、锄头、镰刀等工具进行农业生产。如今,传统农具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拖拉机、播种机、插秧机、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珲春市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让农民从繁重的农耕劳动中解放出来,过上了更加幸福的生活。

今年51岁的崔元浩,是珲春市哈达门乡新华村的一名普通农民。从十多岁起,他就跟着父亲下地干活儿。崔元浩说,那个年代,化肥很少,种地基本上靠农家肥。翻地靠牛、马等牲畜,一些翻不到的边边角角,需要人工翻。翻完地,再用滚子压上一遍,就可以播种了。那时候,大家都是面朝黑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种地是个辛苦活儿,年轻人都不愿意干,很多人选择走出农村去外地打工。但这些年,农机具越来越多了,农业机械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了,种地比以前轻松多了。”崔元浩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专业农场已经实现了机械化。走进水稻育苗大棚,崔元浩拿出一个遥控装置对记者说,以前浇水要先推闸给电,因电闸与大棚有一段距离,每次都要来回跑。现在是遥控开关,太方便了。

近年来,随着一项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广大农民的获得感不断提升,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珲春市的春耕秋收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缩减了生产成本,节省了劳动力,提升了工作效率,粮食产量逐年增长,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现在,城里人有的,我们家里基本都有。很多村民买了农用车,开车去种地再正常不过了……”崔元浩说,2004年,他带领村民尝试种植绿色水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实现了规模种植,打响了新华绿色米的品牌。目前,新华村的绿色大米远销北京、上海、大连、长春等地,村民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崔元浩表示,他会继续努力,将大米产业做大做强,带领更多人走上致富路。


责任编辑:鞠艳红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图们江新闻网
			官方微信
			
			珲春融媒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