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广袤的珲春大地上,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田野里,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摆动,泛起层层金色的“波浪”;果园里,硕果飘香,果农们忙着采摘、装箱,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农产品加工车间里,工人们忙而不乱,有序生产加工……田畴沃野尽“丰”景,生动展示着珲春乡村振兴的亮丽答卷。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年以来,珲春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州决策部署,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务实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乡村发展,实现脱贫成果更加巩固,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守底线——握紧脱贫攻坚“接力棒”
“家里有几个人就业?家庭收入有多少?”日前,在珲春市敬信镇鲁田村,工作人员正在对脱贫群众进行走访,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情况,倾听、记录群众诉求,并为其宣传医疗、教育、就业等扶贫政策,鼓励他们坚定信心、勤奋劳动,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窥一斑而知全豹。珲春市始终强化动态监测,有针对性地帮扶困难群众,坚决把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今年以来,先后开展国、省集中大排查2次,更新全市防返贫监测员台账。组织召开覆盖乡、村干部业务培训班,开展防返贫监测相关政策“宣传月”活动,印发防返贫监测“申报明白卡”“政策明白卡”等,切实提高群众的政策知晓率。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变的是目标任务,不变的是责任使命。
今年以来,珲春市持续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及时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全市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不断巩固提升,257户422名监测对象全部落实帮扶措施,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抓发展——按下乡村振兴“快进键”
金秋十月,板石镇孟岭村迎来苹果丰收季。孟岭村的山坡上,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果香,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们村富硒苹果种植面积有550公顷,随着苹果种植技术的不断提升和改进,苹果产量越来越高,销路也越来越好。”孟岭村党支部书记姜东珍告诉记者,近年来,孟岭村充分发挥富硒苹果产业优势,积极发展集农业体验、民俗文化、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游,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打响孟岭苹果品牌,走出了一条致富发展的新路子。
孟岭村富硒苹果是珲春市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珲春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延伸农业全产业链,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目前,黄牛养殖、黑木耳种植等项目遍地开花,冷水鱼、红松果林嫁接等项目前景良好,绿色稻米、中药材、食用菌、人参等品牌农业效益凸显,棚膜经济、林下经济、水域养殖等农特产业不断壮大,各类产业项目成为农民群众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在抓产业项目促增收过程中,珲春市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科技培训,推动一个个惠民措施落地实施,让农民的钱包鼓起来、脸上笑起来、日子美起来。
促振兴——激发和美乡村“新动力”
走进珲春市密江乡解放村,乡间小路平坦干净,房前屋后整洁有序,彩色墙绘主题鲜明……一幅生机盎然、美丽宜居的乡村新图景令人眼前一亮。
近年来,解放村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建立健全“全面覆盖、网格清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的村级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治理机制,通过开展“环境整治日”“三包五净”等活动,带领村民开展垃圾清理行动,及时将禽畜粪污清运到指定场所,村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珲春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浙江“千万工程”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率先将全市边境村建成美丽乡村,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步伐,助力乡村振兴。通过扎实推进“八拆”行动、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着力提升村容村貌、推进农村路域环境整治、培育发展庭院经济等系列举措,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实现真正改观,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不断完善乡村建设“硬实力”的同时,珲春市逐步提升乡村治理“软实力”,以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创新工作方式,精心设计活动载体,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不断提升乡风文明建设水平,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层组织战斗力、凝聚力显著增强。
百尺竿头扶摇上,千帆竞发勇者胜。如今的珲春大地,产业兴旺了、乡村更美了、村民富裕了,乡村振兴的梦想正在探索与实践中一步步成为现实。
初审:鞠艳红
复审:张雪楠 盖晓宇
终审:刘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