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与满语有关地名由来(五)

       三安:位于密江乡东北部,密江河北岸。清光绪末年(1900)满族邰姓住此开荒建屯取名邰家屯,又以住房简陋称马架子。民国初年得名三安。
       桦树底下:位于新华村以南,珲春河北岸,平川地。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满族季姓等来此建屯,建房时就地伐木,因保留一棵大树,而得名桦树底下。
       胜利:位于哈达门乡驻地西南处,清康熙年间建屯。以满族郎、穆姓等八大户在此居住,形成村落,得名八大屯。1948年改名为胜利。
       河北:位于哈达门乡中部,处河川地。系女真族较早村落遗址。清朝康熙五十三年(1714),人口渐多,形成村落,以山势得名哈达门。1981年更名河北。
       五一:位于珲春市区东南部,地处珲春河南岸,平川地,为马川子乡政府所在地。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珲春设协领衙门时,满族关、郎、祖、何、穆等五姓住此建屯,故称五家子。后因部落向四面扩大,人口增多,五家子划分两个村,改称今名。
       五二:位于马川子乡五二村中部,村驻地,地处珲春河南岸。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满族郎、何、穆等姓氏迁此建屯。1961年五家子划分两村后,更名五二村。
       东八棵树:位于五二村驻地南部,清朝康熙五十三年(1714)满族穆姓、祖姓等迁此建屯。清光绪初年形成部落,以屯后穆氏坟莹有八棵树得名八棵树。
       马新:位于马川子乡马新村中部,处平地。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满族徐氏住此建屯,光绪初年,以靖边军牧马场设此得名马圈子。后演化得名,因地处平川,改为马川子。1962年从马川子村分出,取名马新。
       东炮台:位于马川子乡驻地五一村南部,清光绪年间满族郎氏先人由杨木林子迁此建屯,开荒耕田,后朝鲜族韩姓也来此居住,始形成村落。以此处筑有东炮台而得名炮台。
       南山:位于马川子乡南山村中部,处平地。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满族郎、祖等姓迁此在今南山村落而居,清光绪初年设招垦局,汉、朝等民族住户迁来此地,形成村落点。以草帽山在村落点之南而称南山。
       红星:位于马川子乡红星村中部,处平地。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满族关姓、祖姓、郎姓,赵姓等散住在此,后形成村落,名小城子。1945年后,这一带住户分属炮台、依力、南山三村管辖。1976年分村时,取名红星。
      (摘自《珲春满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