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沃野织锦绣——珲春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笔

本报记者 杨文奇
       春回大地,草木萌发。
       在珲春这块火热的黑土地上,一片片涌动生机的乡野、一个个秀美整洁的村庄、一家家忙碌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都在释放着生机与活力,奏响了乡村振兴的乐章。
       近年来,珲春市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珲春特色的农业农村发展之路。
聚力产业兴旺 培育乡村振兴之“根”
       日前,在三家子满族乡东岗子村的温室大棚里,村民赵训美正在精心侍弄着菜苗。赵训美的工作是为天顺百旺公司管理1栋温室大棚,凭着这份工作,她在“家门口”每年就有3万余元的收入。
       东岗子村党支部书记关利华介绍说,为带动村民致富,三家子满族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天顺百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东岗子村。公司承包了村里18栋暖棚,种植反季节蔬菜、食用菌等,使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东岗子村只是珲春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在珲春市的各乡镇,一栋栋整齐的温室大棚整齐排列,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在村民的屋顶上高高架起,一个个牛舍里黄牛膘肥体壮……近年来,珲春市不断夯实产业基础,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全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去年以来,珲春市争取了3个吉林省“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原料生产基地项目,农田人参留存面积达310公顷,黑果花楸种植面积达180公顷,完成红松果林嫁接140多公顷。绿色稻米、寒富苹果、中药材、食用菌、人参等品牌农业效益凸显,棚膜经济、林下经济、水域养殖等农特产业不断壮大。肉牛产业稳定发展,依托吉兴牧业建设省级肉牛核心育种场,积极打造延边黄牛优质肉牛种业生产供应基地。目前,吉兴牧业已获得省级《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省级肉牛核心育种场项目已通过省级评审。积极推广秸秆利用、精细饲喂、高效繁殖等技术,春化镇三道沟村、大六道沟村获得省级肉牛示范村称号。
聚力生态宜居 塑造乡村振兴之“形”
       院内绿树成荫、屋内干净整洁,厨房里的锅碗瓢盆也摆放得整整齐齐……在敬信镇防川村,村民金海莲是远近闻名的“干净人”。金海莲告诉记者,这两年,村里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不仅村容村貌越来越美了,她家的房子也翻修一新,还与旅游部门签订了合约,办起了民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2021年,她荣获了全市“最美干净人家女主人”称号,成为了全村人学习的榜样。
       近年来,敬信镇积极开展“美丽庭院干净人家”活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幸福家园。
       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声,近年来,珲春市围绕农旅融合的发展思路,对接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积极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对照“九有六无”标准,针对各村短板弱项,逐个制定目标计划,创建项目清单,集中开展村容村貌整治。下大力气整治农村垃圾倾倒、柴草堆放、私搭乱建、残垣断壁等问题,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努力让各村实现“水清、路平、灯明、村美”。
聚力乡风文明 传承乡村振兴之“魂”
       日前,在马川子乡红星村积分超市,村民林贞子难掩喜悦:“通过评比,我家得了80分,可以在积分超市领取价值20块钱的洗衣粉和香皂,我要继续搞好室内外卫生,争做文明家庭。”
       红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姚远告诉记者:“为推进‘千村示范’创建活动,提升村民的环境意识,我们根据各家各户环境评比积分情况,开展积分兑换奖励活动,有效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如今,村民们都积极参与环境整治,自觉维护乡村环境。”
       文明激发正能量,和谐乡村促振兴。近年来,珲春市积极引导农村群众转变生活观念、改进生活方式,鼓励各创建村实行“一约三制”(即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制、积分制、志愿服务机制)模式,提高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和长效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全市各相关部门积极到边远村屯开展送演出、送图书、送电影、送培训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根据农村群众的多元化需求,开设了舞蹈、声乐、器乐、剪纸等培训班,培养了一大批朝鲜族洞箫、满族剪纸等基层文艺骨干,促进了农村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今年,珲春市将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强化务工就业稳岗,抓好扶志扶智工作,推进消费扶贫、产业扶贫提质增效。深入推进“千村示范”创建,通过建立“全面覆盖、网格清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的村级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治理机制,力争完成33个边境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