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沃土 带富乡邻——珲春市推进返乡创业工作纪略

本报记者 杨文奇
       开发开放30年,无数珲春儿女怀揣梦想离开故土外出打拼,他们通过辛勤的劳动“养家置业”,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如今,随着珲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他们中的许多人选择回乡,在家乡的热土上实现创业梦想,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
       耕耘家乡沃土,收获累累硕果。
       全光哲是珲春市谷丰种植专业农场的负责人,年轻时,出国务工,在外打拼多年。
       随着国家返乡创业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全光哲看到了家乡珲春的发展潜力,2006年,他毅然放弃国外的高薪工作返回家乡。经过市场调查,全光哲决定在家乡马川子乡炮台村种植水稻。
       马川子大米具有口感软糯、香味绵长等品质,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经过几年的开拓,全光哲把马川子大米卖到了大连、长春等地,提高了大米的知名度,市场需求量持续提升。2012年,全光哲在炮台村成立了珲春市谷丰种植专业农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如今,谷丰种植专业农场已成为以水稻种植、加工及销售、农业机械租赁为主的农业产业基地,注册了“全川香”商标。
       目前,基地已建起了570平方米的厂房,种植水稻108公顷,拥有水稻收割机3台、拖拉机3台、插秧机5台、播种机2台、育苗大棚16栋、无人机1台,各种农业机械设备总价值达120万元,成功带动创业户20户,吸纳就业148人,全光哲也成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领头羊”。
       全光哲将水稻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经验传授给了当地群众,带头种植绿色、有机水稻,探索黑稻种植技术。目前,农场种植绿色、有机水稻50公顷、黑稻30公顷。
       全光哲说,基地将继续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力争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100%。同时,计划发展集稻米加工、生态观光、田园风景、稻米文化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带动作用,营造返乡创业的浓厚氛围。
       盛夏时节,灵芝长势喜人,在马川子乡五二村的灵芝种植园,返乡创业人员李兴军正在大棚里忙着收集孢子粉,打理种植园。
       1999年,李兴军发现灵芝的市场前景广阔,心中萌生了创业的想法。他与家人商量后,辞去原有工作回到家乡,开始耕耘这片灵芝园。2013年,李兴军成立了珲春市兴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灵芝的种植、研发和销售。先后开发出灵芝孢子粉、灵芝片、灵芝盆景等产品,借助互联网销往全国十余个省(市、区),年产值超过15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创业10余户,吸纳周边农村劳动力就业80余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0人。
       如今,李兴军计划着改造种植园,发展观光旅游项目,打造家乡农旅融合的亮点。“回乡创业能为家乡作出贡献,我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李兴军说。
       “关门村非常漂亮,这里的环境、湿度都适宜黑木耳生长……”眼下,“95后”返乡创业青年梅世双来到珲春市英安镇关门村,通过直播推介着家乡的黑木耳。
       2021年,洞察到电商行业广阔前景的梅世双决定返回家乡创业,通过直播平台宣传推介家乡的苹果梨、珲春大米等优质农产品。
       谈及今后的发展,梅世双说:“电子商务像一根红线,一端系着家乡的特色农产品,一端连接着广阔的市场,我要帮助乡亲们把家乡的特色农产品销出去。”
       从当初的“北雁南飞”,到现在的“群凤还巢”。如今,越来越多的珲春游子投身到返乡创业的浪潮中,使“归雁经济”成为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新动能。
       从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成立创业园、搭建创业平台,到回应返乡创业人员具体诉求,出台各类支持政策;从资金筹措、精细服务、技术护航等方面提供保障,到完善人才服务乡村激励机制……近年来,珲春市不断加大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工作力度,营造良好干事创业环境,让返乡创业人员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最大限度激发他们的内在活力,让他们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返乡创业人员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广袤乡村回馈他们以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如今,一大批有思想、有知识、有情怀、有本事的能人,在返乡创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带领带动着乡邻增收致富,为珲春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作出了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