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找回那条红领巾

       红领巾,虽然只是一块再简单不过的红色的布,但它却是少先队员光辉的象征。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珲春山沟沟里一个年仅12岁的小姑娘,用生命诠释了红领巾的特殊意义。
       1921年,在珲春县马滴达乡一松亭村(今哈达门乡)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一个小姑娘呱呱坠地,父母给她取名叫李玉今。父亲李昌国是1930年9月入党的党员,母亲是反日会会员,由于受父母进步思想的影响,她幼小的心灵里早早地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1932年5月,正是日军进行大讨伐最凶残的时期。又一路日本讨伐队冲进了李玉今家所在的村部落。残暴的“三光”政策下,整个村子瞬间变成一片火海,被侵略者多次践踏的土地再次被鲜血和泪水淹没。李玉今的父母和唯一的弟弟,在对敌人的反讨伐中相继牺牲,这一次就连栖身的毛草屋也被付之一炬,就只剩下她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
       由于日本侵略者对一松亭、小荒沟一带连续讨伐,使党组织无法开展活动,为了保护老幼妇孺,珲春县委决定将流离失所的群众转移到烟筒砬子根据地,李玉今和奶奶也转移到烟筒砬子南沟。到了南沟后,李玉今担任了儿童团团长。她带领儿童团员站岗放哨,为游击队送信、捉奸细,对于组织上交给的每项任务,她都不怕苦、不怕危险的努力完成。
       1932年12月,数百名日伪军讨伐队向烟筒砬子南沟抗日游击根据地进行扫荡,得知消息的村民迅速撤离,李玉今也随着大家向山上转移。当快翻过山岗时,她突然想起什么,停住脚步跟奶奶说她要回去一下。奶奶问她为什么回去?李玉今说:“我把红领巾忘到屋里了,取了就回来。”说完挣脱奶奶的手就跑下山去了。
       红领巾、红缨枪、捆绑绳是儿童团的标志和武器,绝不能让敌人烧掉。因此,李玉今不顾一切地向自己家跑去。鬼子讨伐队越来越近,连喊叫声也能听见了,但她全然不顾。
       李玉今拿了红领巾、红缨枪、捆绑绳后向外走,可是敌人已经进了村,挨家挨户的搜捕村民、抢劫东西,在村子周围到处放起火来。一股敌人发现了李玉今,向她扑了过来。李玉今赶紧绕到草房后面,把红领巾、红缨枪、捆绑绳藏了起来,然后向房前跑去,这时敌人已挡住了她的去路。
       讨伐队的一个日本小队长,叽哩哇啦的说了一通日语,一个翻译便对李玉今说:“队长问你,为什么留在村子里?”李玉今瞪了翻译一眼,以沉默表示反抗。小队长见她不说话,又怒吼道:“游击队和村里人都到哪里去了?”翻译狗仗人势,抓住李玉今的衣领将日本鬼子的话翻译了一遍。
       李玉今看着他们丑恶的嘴脸,心里升起仇恨的烈火,自己的父母和弟弟不就是他们杀害的吗?李玉今狠狠地朝翻译的脸上吐了一口吐沫。翻译被吓的后退了几步,气急败坏的从腰里拔出手枪,一边把子弹上了膛,一边叫嚷着什么。惨无人道的日本兵便象恶狼般的嚎叫着,举起了军刀向李玉今的肩膀刺去,鲜血顿时奔涌出来,染红了衣服。李玉今仍然坚强的站着,忍着剧痛,冒火的眼睛直射敌人。敌人见她不说话,又嘶吼般地叫着:“游击队和老百姓都哪里去了?再不说就杀了你。”一把明晃晃的军刀架在李玉今瘦弱的肩膀上,但敌人得到的还是她的沉默。
       面对恶狠的侵略者,此时的李玉今更加镇定,她抱定必死的信念,宁可牺牲自己也不能暴露乡亲们和游击队的去向。她望着远山,一声不响,想起第一次接到红领巾时,那位叔叔的话:“戴着它!它的颜色同革命战旗是一样的!”于是,李玉今忍着剧痛,挺起胸膛,凶恶的敌人感到从她的嘴里问不出什么,便对她下了毒手。李玉今倒在血泊中,我们的小英雄为了保护红领巾、掩护群众撤离壮烈牺牲了,牺牲时年仅12岁。
       李玉今只是珲春众多抗日时期牺牲的儿童团员中的一位,在艰苦的斗争年代,英勇的儿童团员努力学习父辈们的革命精神,满腔热情投入到革命事业中,与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摘自《红色记忆——珲春革命老区故事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