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编织“幸福结”——珲春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田婕
       2016年12月,珲春市人民政府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2019年9月,珲春市人民政府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靖和街道龙盛社区党委书记、主任陈香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20年10月,在全省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珲春市委组织部被授予吉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三人被授予吉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一项项荣誉见证了珲春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一朵朵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开遍珲春大地。
       一直以来,珲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着力打造“国门党建+民族团结+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示范带、优秀民族文化传承示范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示范带、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示范带、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示范带,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正能量,形成了民族和睦、群众和乐、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强化典型带动  促进团结进步
       在全市20多万人口中,居住着汉、朝、满、回、蒙等36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46.2%。
       “这几年,通过社区举行的各种活动,我们居民间的关系更融洽了。每到年节,大家都聚在一起制作美食、表演节目,其乐融融。现在,我们汉族居民几乎都会腌制朝鲜族泡菜,朝鲜族居民也都会包饺子、包粽子。”珲春市新安街道长安社区居民沈金荣高兴地说。
       自2017年实施全国双语和谐(乡村)社区示范点建设以来,长安社区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引导各族居民尊重彼此文化、互相学习语言、增进文化认同。2020年初,国家民委公布了全国双语学习特色村镇(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名单,长安社区光荣上榜,由创建“全国双语和谐示范社区”转变为创建“全国双语学习特色实践基地”。如今,走进长安社区,无论是指示牌、宣传材料,还是社区文化墙,都由汉字和朝鲜文字组成,社区的汉族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朝鲜语,努力提升为民服务能力。社区处处呈现出民族团结一家亲、多民族共同进步发展的繁荣景象。
       长安社区只是在珲春市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珲春市紧扣边疆民族地区实际,坚持基层党建与民族团结协同发展、共同进步,持续强化党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组织力和群众基础,不断巩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创新活动载体 打造和谐家园
       防川村位于珲春市敬信镇东南部,是我国唯一一个位于中、俄、朝三国交界处的边境朝鲜族村落,被誉为“东方第一村”。先后荣获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基地等称号。
       多年来,防川村与驻地军警部队积极开展“两个支部一堂课”“两个班子一起建”“两条战线一盘棋”等“同心筑堡垒工程”系列活动,共同制定了《防川军民边境管理须知》,组织村民成立护村队,协助配合军警部队加强边境管控。
       自2006年圈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建站以来,立足边检工作实际,坚持在思想、文化和宣传等方面促进民族团结,警民“鱼水情”愈发深厚。被吉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为“2021年至2025年吉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该站始终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作为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先后联合海关、口岸办、税务局、航务局等单位和部门推出全国首创的“国门党建一体化”活动,有效推动了党建文化与民族团结协同发展、共同进步。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月”活动,举办民族政策理论学习班,召开民族团结座谈会,邀请专家专题讲座,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激发了民警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边检站举办了朝鲜族语言班、口语强化班、民俗培训班等,目前,80%的民警能进行简单朝鲜语对话,30%的民警能使用朝鲜语开展工作,有效拉近了警民距离,赢得了群众的支持。
传承优秀文化 弘扬民族之魂
       7月29日,珲春市“人与虎豹·和谐共生”主题大型文艺演出在世纪广场举行,长鼓舞、威风锣鼓、秧歌舞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轮番上演,展现了珲春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各族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为现场观众和各界嘉宾献上了一场赏心悦目的视听盛宴。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维系各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一直以来,珲春市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着力发挥民族文化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凝聚人心、彰显活力、提升形象、积蓄后劲的重要作用。
       走进珲春市杨泡满族乡小学,围墙上一幅幅精美的民族团结彩绘令人耳目一新。近年来,该校全面推进民族文化教育,设置满族剪纸研究教室,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满族剪纸“传承人”。去年9月,该校学生身着艳丽的满族传统服装走进市第一实验小学,两校学生一起交流了满族剪纸技法,共同制作了朝鲜族传统美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2013年,东北师大满族历史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在该校设立了教学基地;2017年,该校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剪纸传承基地;2019年,该校被命名为全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全州少数民族文化体育传承基地。
       珲春市密江乡是全国闻名的“朝鲜族洞箫之乡”。为弘扬传承洞箫文化,密江乡与市第一实验小学合作,建立洞箫传承基地,让学生们近距离了解民族文化,学习传承洞箫艺术。同时,该乡在密江村组建了一支近百人的洞箫演奏队伍,精心创作洞箫音乐,积极参加省州市各类文艺活动,持续扩大洞箫艺术影响力。
推进兴边富民 助力乡村振兴
       全新装修的家庭旅馆,整齐划一的太阳能路灯、房屋亮化,独具特色的斗牛场、秋千、摔跤场、跳板等朝鲜族民俗活动设施,使防川村的旅游接待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村民收入持续增加,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0万元。近年来,防川村积极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珲春市将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作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通过“资金扶持+项目带动”模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
       珲春市坚持把制度、纪律与项目建设紧密挂钩,严格规范项目的“选、建、管”流程,积极探索兴边富民项目建设新机制新模式,通过设定考核标准,完善监管体系,确保项目扶持和资金落实“精准”。今年以来,珲春市共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578万元,用于各乡镇6个基础设施和3个产业项目建设。这些项目建成后,将在促进村民增收的同时,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急流勇进,唯有奋楫。在建州70周年之际,珲春市将继续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按照“一线五带”的工作思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