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战场党旗红——珲春市强党建促脱贫综述

本报记者 王锐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处于脱贫攻坚的最前沿,既是党领导脱贫攻坚的旗帜和堡垒,又是党与贫困群众联系沟通的桥梁与纽带。今年以来,珲春市将党建与脱贫攻坚工作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组织基础。
       加强组织引领,压实打赢脱贫攻坚战政治责任。落实三级书记责任制,增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和意识,在健全完善市乡党政一把手“负责制”的基础上,实施市委常委负责制,常委领导分片包保乡镇、联系到村到户,明确抓扶贫责任和具体工作要求,市委书记、市长遍访所有贫困村,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和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遍访贫困户。继续深入开展“百千万”包保脱贫工程,全市包保部门(单位)、军警部门和驻珲企业全覆盖包保涉贫村,齐心协力汇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严格选人用人,配齐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力量”。紧扣脱贫攻坚选好干部、配强班子,进一步向脱贫一线选派政治坚定、勇于担当、作风过硬、能力突出的优秀干部和急需人才。从严规范驻村干部调整程序,年初以来累计调整12名驻村干部。选准村级组织“带头人”,跟踪抓好公开选拔的6名村书记、19名“村务岗”人员管理培养,建立乡村干部帮带和双周工作调度机制,组织召开3次座谈会听汇报、出考题、教方法,19名“村务岗”人员分工负责村“两委”具体工作,不断推动有学识、有朝气、有愿望、有干劲的优秀年轻干部人才投身到脱贫一线工作。
       强化阵地建设,提升打赢脱贫攻坚战“战斗能力”。贯彻落实好《关于贯彻落实州委进一步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意见的实施办法》,详细摸底208名现任村书记、主任履职情况,逐个乡镇调研推行“一肩挑”情况,分类别、分阶段选优配强、帮带培养。目前全市“一肩挑”比例95%;制定印发《珲春市村党组织书记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对全市120名村书记进行登记备案建档;建立珲春市村书记后备人才库,确保村书记一职两备。将资源禀赋相近、地域接近、人数较少的44个村党支部合并为15个“中心村”党委,以乡镇领导干部为主选配党委书记,建立组织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等工作机制,实现以强带弱、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壮大集体经济,夯实打赢脱贫攻战产业基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强化党组织的责任担当意识,党员带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引导和帮助群众致富。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闲置土地、集体资产出租或入股经营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面推行农村“册外地”有偿使用,全市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5万元。持续跟踪2019和2020年15个村集体经济扶持项目建设进展,做好扶持资金和项目收益监管。将驻村干部作为党在基层和脱贫一线的形象代言人,深入开展“第一书记和村书记代言”活动,主动对接市场、走向市场,代言销售特色农产品。成立“珲春市驻村第一书记协会”,创建“边疆货郎”品牌,精选代言产品32种,积极参加“全州第一书记代言产品展销会”,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累计销售额达16.7万元。
       细化督查考核,坚定打赢脱贫攻战信心信念。珲春市坚持把严格的管理考核作为工作的“风向标”和“指挥棒”,切实把导向立起来,让规矩严起来。建立考勤情况报备制度,对驻村干部的月考勤表,村、乡(镇)、派出单位分别进行审核盖章、存档,做好备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天审阅驻村干部请销假情况。包保部门分管领导每月审阅并点评驻村干部工作日志、扶贫手册等材料,并对下月扶贫工作提出指导意见。组建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组,对全市18个贫困村和92个涉贫村的驻村干部工作情况和帮扶单位帮扶情况进行常态化督查巡查,以入村走访的形式考察驻村干部在岗、工作开展、日常组织学习和对贫困户知晓等情况,并在全市脱贫攻坚驻村干部党委会议上通报。联合乡镇党委开展驻村干部年中考核,以述职测评、个别谈话、实地踏查等方式,掌握驻村干部认可度和履行“四项基本职责”情况。
       融入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珲春市各级党组织将继续紧盯基层党建薄弱环节与精准扶贫突出问题,牢牢把握党建“主业”与脱贫攻坚“主责”互推互促、相辅相成的原则,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整合资源力量,有力有序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为实现珲春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