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写好民生答卷——珲春市民政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田婕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今年以来,珲春市将“关键小事”当成“民生大事”,把“民生工程”变成“民心工程”,深入开展社会救助、组织服务、基础治理等民生重点工作,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这几年,低保标准提高了,我的低保金也增加了,基本生活更有保障了。”日前,62岁的田义海拿着刚取出的低保金感激地说。
社会救助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近年来,珲春市深入实施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社会救助制度从单项救助制度发展为社会救助综合制度体系,不断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形成了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格局。
       今年以来,珲春市细化调整对低保家庭的分类核查、核查方式和重点摸排,有效落实主动发现机制、兜底救助、临时救助、外来人员救助、畅通服务热线等五个方面保障措施,进一步优化简化工作流程,提升动态管理成效,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据统计,珲春市共有低保对象7644户9871名,特困供养对象428名。上半年,共发放低保金、特困供养金、临时救助金3287.58万元,切实兜实兜牢困难群众的生活底线。
       同时,积极开展“情暖万家”“浩德助学”“扶贫助困”等活动,发放助学助困资金及物品共计71万余元,实现慈善助学助困工作常态化。
把准群众需求、精准施策是做好民生工作的发力点和落脚点。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以来,珲春市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部门筛查预警及沟通协作机制,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三项工作摸排行动,保持过渡期内社会救助兜底政策总体稳定,将符合条件的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突发严重困难户等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救助供养范围。在10个乡镇、街道设立了社会工作服务站,安排工作人员27人,覆盖率达71%,争取年底覆盖率达100%,切实提升基层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珲春市积极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专项清理整治、社会组织年度检查、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专项整治、社会服务机构非盈利监管等行动,引导全市168家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加大“寒冬送温暖”工作力度,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0人。

       同时,组织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扶贫、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等活动。上半年,社会组织共捐款59.18万元、捐物37.06万元,有效展现了社会组织的作用和价值。

       “一老一小”是民生保障的重点。珲春市不断增加针对养老、托幼的普惠性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今年,珲春市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举措,持续抓紧抓实养老机构封闭管理,实现养老机构“零感染”工作目标。以食品安全、消防安全、自建房安全为重点,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月”“安全管理月”等活动,保持民政服务领域的安全稳定。
       为全面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珲春市积极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月”活动,提升社会各界参与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的思想认识,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通过“地毯式”排查,全面加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人关爱服务保障机制的落地落实。据统计,珲春市共有孤儿17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33名、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人员8451人。上半年,发放孤儿生活费10.7万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贴13.7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338.8万元,有效保障了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如今,5个边境村居家养老服务大院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维修改造项目即将开工,损坏和缺失的75个街路牌已经更换和补设……珲春市将继续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持续保障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补齐民生短板,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