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治水 惠泽百姓——珲春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掠影

本报记者 张凯棋
       珲春,一片碧水浸润的土地。这里江河纵横、湖泊众多、水系发达,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4条,小(Ⅰ)型(含)以上水库有6个。
       为贯彻落实国家政策,近年来,珲春市坚持以“河”为贵,以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现代城市水生态体系为目标,结合区域实际,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抓手,吹响全面治水的集结号,积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为全面推行河长制,珲春市出台《河(湖)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完成河长制组织体系基本构建。市委书记、市长共同担任市级总河(湖)长,全市设立副总河(湖)长2名,市级河(湖)长32人,乡(镇、街道)级河(湖)长57人,村(社区)级河(湖)长121人,三级河(湖)警长80人。安装设置公示牌182块。由主管水利的副市长兼任市河长办主任,水利、生态环境、住建等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办副主任,成立由23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全市河(湖)长制工作成员单位。同时,健全巡查员、保洁员队伍,各乡镇、街道共设立河(湖)巡查员166人、保洁员150人。
       “你们看,现在的珲春河今非昔比啦,漂亮多啦!”在珲春滨河公园锻炼的大爷大娘们欣喜地说。
       近年来,珲春市委、市政府为根治水患、提升城市形象与品位,打造精品惠民工程、城市形象亮点工程,启动实施珲春河综合治理项目。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融入现代水利建设新理念,通过对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的统筹治理,形成了人水和谐的空间格局,开创了城因水美、城因水兴的现代化水利建设新篇章。短短几年间,珲春河经过生态整治完成了华丽转身:南北两岸沿河公路宽阔平坦,路灯明亮;河上碧波荡漾,岸边松柏长青;“珲春眼”摩天轮已成为珲春地标性景观;滨河公园里,孩子的嬉闹声、欢笑声不绝于耳;三座大桥飞架南北,成为珲春人民最为骄傲和自豪的名片。
       “今年,降雨量明显多于往年,我们的工作量也增加了不少。”近日,在图们江三家子满族乡八连城村江段,该江段村级负责人牛辅龙和队员们正在清理江道内的垃圾,以减少固态垃圾对下游江段造成的污染。牛辅龙告诉记者,自河长制工作实施以来,他们每个月至少开展4次巡江,虽然工作很辛苦,但看到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感觉一切都值了。
       “你看我们晒得一个比一个黑,但能让河道变美、变干净,让大家欣赏到珲春美丽的风景,我们特别自豪!”被称为最美河道保洁员的郎红梅笑着说。郎红梅是马川子乡的一名保洁员,她所负责的珲春河河段景色优美,来此游玩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垃圾也随之增多,工作量也越来越大。但郎红梅从不抱怨,与同乡的保洁员祖秉树共同维护河道及沿线卫生,努力让河段越来越美。
       在库克纳河新安街道乐园社区、长城社区、龙源社区段,每天都能看见穿着红马甲的河道保洁服务队员在清理河道垃圾。老禚是服务队中的一员,退休后他自愿参与社区工作,自河长制工作实施以来,他主动请缨成为社区河道保洁志愿者。老禚说:“其实,我做这份工作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让自己家门前这条河干净点,每天早晚到这儿遛弯的时候心里也能更舒坦。”
       如今,放眼珲春,河湖两岸垃圾少了、水更清了、岸更绿了、景更美了、河道更健康了,一座山清水秀的生态宜居城市、东北亚著名休闲旅游城市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