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珲春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穆蓉
     深秋的珲春,天高云淡,枫红柳绿。
     漫步城乡,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工业园区生产红火;乡村道路整洁宽阔,特色产业蓬勃发展;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游园广场美不胜收……一幅幅恢弘画卷在眼前展现。
     近年来,珲春市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勇于探索,锐意进取,走出了一条具有珲春特色的发展之路。
强化园区建设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科技创新扎实推进,经济总量扩大……翻看“十四五”开局以来珲春市工业经济的“成绩单”,一幅蓬勃发展的恢弘画卷展现在眼前: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186.5亿元,同比增长13%;2022年上半年,全市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5.4亿元,同比增长7.2%。
     近年来,珲春市始终坚持“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以优化工业结构为抓手,以创优发展环境为依托,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和政策等优势,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强化工业园区建设,推进优势产业发展,全力以赴推动工业经济发展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其中,以海产品贸易加工、现代功能食品工业、能源进口加工利用为代表的优势产业迅猛崛起,以能源矿产、木制品加工、纺织服装产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积极转型升级,以光电信息技术为主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数据显示,2021年,珲春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良好,全市海产品加工产业产值增速达50.6%、木制品加工产业产值增速达19.1%、能源矿产行业产值增速达7.5%、纺织服装行业产值增速达29.5%、医药保健业产值增速达22.9%、光电信息产业产值增速达53.2%。
     同时,珲春市瞄准优势产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谋划构建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工业经济发展格局,将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打造特色产业发展集群,为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发展搭建“起飞”平台。
     走进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东北亚光电产业园,一排排亮丽整洁的标准化厂房整齐排列,入驻企业快速发展,产值逐年提高。
     “根据产业定位和规划布局,园区充分考虑电子信息类企业的实际需求,稳步实行高效集约建设。”据珲春示范区天成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汝林介绍,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东北亚光电产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5.85亿元,分两期完成,共建设标准化厂房16栋、宿舍楼4栋、商业楼3栋,是以光电产业为主导产业,集生产、商务和生活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东北亚光电产业园只是珲春市加快推动工业园区建设的一个缩影。目前,互贸商品落地加工园区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冷链仓储加工基地示范园区、海产绿色预制菜加工园区、功能食品产业园区等园区工程建设已全面展开,互贸现代物流集散中心园区等建设正在稳步推进……随着各类工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的日臻完善,入园企业和新的工业落户项目将不断增加。
发展特色农业 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红彤彤的苹果、黑黝黝的木耳、高大健壮的延边黄牛……随着特色农业、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珲春农民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钱袋子越来越鼓。
     近年来,珲春市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优化农业产业发展布局,着力打造绿色农业、生态精品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等特色农业品牌,促进农业向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目前,珲春市已争取了3个吉林省“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原料生产基地项目,人参、当归、芍药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4600公顷,黑果花楸种植面积达180公顷,完成红松果林嫁接140多公顷,绿色稻米、寒富苹果、中药材、食用菌、人参等品牌农业效益凸显,棚膜经济、林下经济、水域养殖等农特产业不断壮大。软枣猕猴桃、黑果花楸种植,冷水鱼、延边黄牛、森林猪养殖等一大批产业项目相继在各村扎根、“一村一品”“一村多品”产业布局初步形成。板石镇孟岭村、马川子乡河南村、敬信镇防川村申报并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三家子满族乡立新村、古城村荣获州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
     在一片绿树掩映中,位于密江河畔的珲春市密江乡下洼子村让人眼前一亮:房屋错落有致,村路笔直宽阔,河水潺潺流动,绕村种植的鲜花馥郁芬芳,宛如一座世外桃源。
     曾几何时,下洼子村“藏在深闺无人识”,如今,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明星村”。
     近年来,珲春市把优化乡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精心谋划、精准发力,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全市累计投入8334.5万元实施了30多个公共设施服务类项目,村卫生室、小广场、绿化等项目遍地开花,缩小了城乡差距。不断加大农村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力度,为60多个行政村建设了文化小广场,体育健身器材实现乡镇全覆盖,提高了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投入1.9亿元新改建“四好农村路”200公里、农厕7655户,建制村道路硬化率、通公交率、广播电视和通信设施覆盖率均达100%。农村环卫保洁全部纳入市场化运作,安全饮水受益人口增至3.79万人。文明村镇创建取得明显成效,全市32个村进入“千村示范”“魅力乡村”等省州示范行列。
推进城市建设 提高百姓幸福指数
     广场游园,绿树成荫百花争芳,让人“醉”游其中;夜幕降临,楼宇河堤彩灯闪烁,城市夜景尽显妖娆;地上地下,各大工程施工正酣,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近年来,珲春市坚持以完善城市功能为目标,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变,一座现代化的生态宜居城市惊艳崛起。
     珲春市启动实施城区大环境绿化工程,在各主次干道和巷道实施绿化,城市绿地面积逐年扩大。以珲春河为“主轴”,借景创意,让城市建筑与自然山水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以龙源公园改造为契机,将库克纳河水体与公园景观自然融合,形成了园中有水、水中有园的优美景象。同时,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重点,对街道、广场、空地等进行全方位绿化美化,按照一街一景、一路一品的原则,高质量规划设计施工,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品位。
     近年来,珲春市投资近亿元,逐步完善了高速连接线、森林山大桥、珲春河两岸,以及道路广场游园、公园等亮化工程。对多处老化的路灯进行了升级改造,更换了崭新的新型路灯,还对市内楼体亮化、街道照明等进行了全面维护。每逢重大节日,珲春市还对市区的部分区域和路段进行集中亮化,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提升城市颜值。
     驱车经长珲高速公路进入珲春市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道路南侧整齐划一、造型新颖的西城名苑小区。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有成片的破旧低矮平房和坑洼不平的道路。“以前,我家门口有一条臭水沟,别提多脏了。多亏了棚户区改造工程,让我们住进了既干净又暖和的新楼房。”西城名苑小区居民吕宗兰阿姨道出了棚户区居民的共同心声。
     近年来,珲春市不断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深入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投资36.6亿元,基本消灭城中村和郊区各类棚户区,共计159万平方米,6万余人从中受益;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暖房子工程)431.5万平方米;建设公共租赁住房4326套,8039户家庭从中受益。
     珲春推动高质量发展,风鹏正举,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