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如何祛瘀的

       据生命时报讯(钟峰)生活中,人们常常谈及“瘀”的概念,比如瘀血、祛瘀、化瘀等。“瘀”到底指什么?是一般人理解的瘀血,还是别有他意?祛瘀和化瘀又有何不同?这里跟大家好好聊一聊。
       先确定什么是“瘀”?中医概念里,“瘀”并不仅仅是指瘀血这种病理产物,也代指常见的一类致病因素和病理状态,许多疾病的出现与其密切相关。中医学中“瘀”有两层意思:一为“瘀邪”,指包括瘀血在内的气、血、津、液、痰、湿、火、热等内外邪毒;二为“瘀滞”,即病邪留滞体内,运行不畅,导致身体产生的种种不适。
       “瘀”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哪些危害?首先,它会影响体内血液运行,导致血液瘀积,产生病痛,如瘀血滞于心,可致胸痹心痛;瘀血滞于肺,可致气促咯血;至于瘀血长期阻塞血管,可能血管破裂,血流脉外,造成新的瘀阻等。其次,“瘀”会影响体内水液输布,使得体内该排出的废物无法排出,该输送的营养物质无法输送,最终导致体内废物蓄积,新陈代谢无法维系,从而产生一系列疾病。再次,“瘀”还会影响体内气机运行,气机运行不畅,引起体内经络脏腑之气阻滞,如阻滞于脾致食欲下降,腹胀腹痛;阻滞于肝致胁肋胀痛,暴躁易怒;阻滞于肺致咳嗽痰多、喘咳不宁;阻滞于经络致所过部位疼痛或活动障碍。最后,“瘀”的多样性会引起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不好把握,病症繁多,病程缠绵,病情变复杂,难以治疗。
       如何辨别体内有“瘀”?中医认为,体内有“瘀”的人通常会出现以下表现:1.疼痛。这种疼痛可能局限于某一个部位,也可能出现在全身各处。2.肿块。肿块可在体表,亦可在体内,可单一,也可能是多发。3.出血。常见于皮肤瘀斑、瘀点,女性可见月经量增多、可见血块。4.情绪异常。常见于抑郁、愤怒、癫狂等情绪。5.紫绀。口唇、爪甲呈现出青紫、暗淡等瘀血或者缺血的表现。6.肌肤甲错(肌若鱼鳞)、毛发不荣。皮肤干燥瘙痒,头发干枯失去光泽等。
       体内有“瘀”如何解决?根据“瘀”产生的特征和表现不同,通常采用“祛瘀”和“化瘀”两种办法:“祛瘀”主要是用活血祛瘀药将瘀邪逐出体内、通畅血脉的方法;“化瘀”主要是将瘀邪消散化解,如理气化瘀、健脾化瘀、通络化瘀等。中药汤剂往往是医家首选,医生会根据患者证型不同提供相应的中药处方加减。除了中药口服,针灸、拔罐、按摩、刮痧等中医外治手法亦为常用,主要选择的穴位有足三里、三阴交、血海、膈俞、合谷等。日常生活中,通过进食一些针对性的食物,也可以起到“助化”的作用,比如黑木耳、洋葱、冬瓜、山楂、菠萝、葡萄、橘子等。中医认为,少量适度饮酒,有利于排出体内“瘀”邪。当然,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平时可以慢跑、打太极、骑自行车、游泳、跳舞等。
       祛“瘀”是一条漫漫长路,除了治疗,更重要的是预防,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维持合理饮食结构,保持心情愉悦舒畅,让身体祛“瘀”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