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平安“底色” 提升幸福“成色”——珲春市推进平安建设综述

本报记者 李莹
    环境优美的公园里,市民悠闲地散步赏景;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生们琅琅的读书声飘向远方;繁忙有序的工地上,建筑工人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家园……这一幅幅以平安为底色、以和谐为元素的美丽画卷,是珲春市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建设的成果。
    近年来,珲春市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水平,全力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稳步推进平安珲春建设,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为推动平安珲春建设,按照工作分工,珲春市公安局牵头成立平安建设专项工作组,设立办公室,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进一步细化工作职能,开展公安武警联勤武装巡逻,按照核心区域1分钟内、重点区域3分钟内、一般区域5分钟内到达现场处置的最低时限要求对全市街面发生的案(事)件进行处置。同时,每天出动警力77人、警车26辆,在珲春高铁站、各大商场、中小学校等人员密集重点部位设立定点执勤组,最大限度压缩违法犯罪空间,着力提升社会治安控制力。
    深入开展“云剑”“减量控大”等专项行动,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反诈意识,降低电信诈骗类案件发案率,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强化公共安全风险隐患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车辆交通违法行为,全力遏制和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整合优势警力,强化校园及周边重点区域、重要时段的巡逻防控和交通疏导,按照“勤务跟着学校作息时间走”,在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设立“护学岗”,落实“高峰勤务”制度,对校园周边保持常态化、高密度的巡逻防控,确保“见警察、见警灯、见警车”工作做深做细。
    近年来,珲春市积极发挥政法公共服务职能作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依法打击非法集资、虚假诉讼等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严惩侵害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让市场主体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珲春市人民检察院健全完善矛盾排查工作联动机制,强化多部门密切配合,提高矛盾排查化解效率。对收到的信访事项、信件,及时分析研判,从细从实精准开展工作,确保风险早识别、矛盾早发现、问题早解决。推动公开听证常态化,对社会关注的公益诉讼、司法救助、民事监督等典型案件,存在舆情风险的拟作不捕、不诉案件,按照“能听证、尽听证”原则,组织当事人、侦查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等参与公开听证,并将释法说理贯穿全程,有效减少了办案机关复议复核、当事人信访等情况发生,现已举行公开听证21次。
珲春市持续加大调解力度和“无讼村屯、无讼社区”创建力度,自2019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创建了3个“无讼村屯”和3个“无诉讼社区”,通过以点带面、以面带片、以片带区,推动矛盾纠纷诉源治理成效明显提升。
    珲春市人民法院坚持源头预防,积极引导村民自治,选派精通朝鲜语、汉语的“双语法官”,深入少数民族聚居村屯,帮助村“两委”干部修订村规民约。对辖区发生的纠纷,引导群众先由第三方力量(有威望的少数民族长辈、村干部、综治网格员)、法律服务工作站等多元力量,对矛盾进行化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再由法官审查出具司法确认书,避免矛盾拖延激化和升级。同时,积极开展“一村一法官”活动,推动法官进村屯、进社区、进网格,驻村法官全力当好政策法律宣传员、矛盾纠纷化解员。市法院还与防川村村委会签订《共建“无讼村屯”协议书》,建立联络员对接机制,确保对各类矛盾纠纷的信息反应灵敏、处置及时。驻村法官与基层组织定期联合开展摸排走访,确保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干预、早化解,还通过组建微信工作群,充分运用在线诉讼平台等现代科技手段,第一时间指导纠纷化解。
为提供更加贴心的诉讼服务,珲春市以打造“半小时诉讼服务圈”为目标,通过线上“云摇号”“网上鉴定”等服务,开通一站式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等,让当事人半小时内即可参与诉讼。同时,加强司法救助,为当事人减免缓交诉讼费,让困难群众打得起官司。建立执行通知前置程序,减少送达环节、加快执行进程,提升执行质效。
    民之平安、政之所向。如今的珲春,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扫黑除恶成效持续巩固、群众安全感稳步提高……从平安迈向长安,一幅美丽和谐的城市画卷正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