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的“暖阳”——致敬寒冬中坚守的户外工作者

本报记者 杨文奇
       入冬以来,珲春气温持续走低。为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转,仍有许多工作人员顶着凛冽的寒风,默默坚守在岗位上,为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抹暖意。
电力工人
除冰抢险勇担当
       11月17日,珲春市遭受雨雪冰冻灾害侵袭,出现大面积线路、设备覆冰,以及树木倒落线路等情况,导致哈达门乡、英安镇、马川子乡、杨泡满族乡、春化镇近2万用电户及高铁站、供水公司停电。
       11月18日早6点,珲春市供电公司80余名抢修人员投入到救灾抢险工作中。“天白蒙蒙的,路上到处是被覆冰压倒的树枝,远处传来的树木折断的声音像是放鞭炮一样。”该公司运维检修部主任刘宇说,从春化镇三道沟村开始,沿途道路两边的树全都倒在公路上,在林业和交通部门配合清除道路后,他们才得以继续前进。
       要修复线路,除掉电杆上的冰是第一步。刘宇小心翼翼地爬上又滑又冷的电杆,一只手臂紧紧抱住电杆,另一只手拿着铁扳手艰难地将积冰敲掉,敲一步爬一步,以往只需两三分钟就可以登上的铁塔,这次要二十多分钟才能登顶。
       “刚除完一次,杆塔上就又结出一层冰,反复结、反复除。”刘宇说,为了节省抢修时间,队员们吃住都在村里。晚上村里温度很低,后半夜队员们就挤在一起睡大通铺,电热炕没电,就挤着互相取暖。被雨雪打湿的衣服冻成了冰壳,队员们就盖着“冰壳”睡觉。为加快抢修进度,队员们每天五点多就爬起来施工,午餐就在施工现场简单吃一点饼干和面包。
       经过50个小时的奋战,珲春市全部受灾线路、台区恢复送电。“百姓家里灯亮的时间,就是我们回家的时间!”发完这条朋友圈,刘宇没有选择休息,他和队员们又踏上了驰援受灾更重的吉林、四平等地,为恢复供电争分夺秒。
外卖小哥
顶风冒雨送餐忙
       天还没亮的清晨,外卖小哥孟凡彬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今年是孟凡彬成为外卖骑手的第四个年头,每天早上6点,他就载着的送餐包,穿梭在车流拥挤的马路上,争分夺秒,为顾客送上热乎的餐点。
       进入冬季,昔日熙熙攘攘的餐厅里客流量明显减少,而外卖送餐员的工作量却日益加大。“整天给别人送外卖,自己的三餐却顾不上吃。”孟凡彬说,他的午饭一般都是在下午3点解决的,晚饭就更晚了。从加入这个行业起,他的时间多数是在摩托车上度过的,能停下来吃碗面,就是最大的幸福。
       和其他行业的“打工人”不同,天气越恶劣,外卖小哥的工作量越大。不管是太阳曝晒,还是冰冻雨雪,只要手机上的接单任务一到,外卖小哥们就要拎起保温箱骑车上路。“平时穿得多,干起活来也不冷。”孟凡彬告诉记者,为了保暖,他戴上了棉头盔,给腿加上了护膝,还给摩托车加装了挡风被,改装了加热把手。
       前几天送餐时,由于路面湿滑,孟凡彬在路上发生了一次小的交通事故。他回忆说,当时车辆有些轻微受损,他只能推着摩托车去送餐。眼看送餐时间快到了,正准备打电话请求客人谅解,却看到客人通过订餐软件留言:“雪天路滑,外卖小哥请慢点骑车,我不着急,路上注意安全!”孟凡彬说,留言虽然简短,却让他的心里无比温暖。
环卫工人
为醒来的城市巧梳妆
       凌晨四点,45岁的王海波准点起床洗漱,在翻出一套棉衣裹紧全身并套上橘色的环卫服后,走出家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从世纪广场小木屋到亿客隆超市300余米的路段,是王海波当天的工作区域。借着街道旁的路灯光,她抡起扫帚认真清扫起来。最让她头疼的,是各饭店附近结冰的厨余垃圾,进入冬季,厨余垃圾经常与垃圾桶壁冻结在一起,她只能靠小铁锹把结的冰一点点敲碎,再进行清扫,原本还冷得直跺脚的她,这会儿竟也热出了汗。趁着身上有了些暖意,王海波揉了揉因长时间弯曲而有些酸的腰,继续忙活着。
       处理完厨余垃圾后,王海波一边避让着车流与行人,一边开始了第二轮的路面清扫工作。“这活儿停不下来的,一上午要扫三次。”王海波说,她和同事每天上下午倒班工作,这段300余米的路段每扫一次就需要1个多小时。过去,她在工作间隙只能在路边休息,喝水还需从家自带,遇到天气寒冷的时候更是不便。如今,市里越来越重视环卫工人的待遇问题,她现在可以去靖和街道龙泉社区服务站休息取暖,还可以喝到热水、取用药品。
       低温下的劳动者还有很多很多,如加油员、快递员、交警、铁路巡道工、路灯维修工人等。正因有了他们严寒中的坚守,城市才变得更加温暖,更加美好。
       向严寒中的坚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