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著华章——珲春市经济社会发展纪略

本报记者 穆蓉
    回眸2022年,珲春经济社会开局良好、“收官”喜人。这一年,珲春市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平稳有序。
    去年,珲春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紧扣省委、省政府“止跌、回升、增长”要求,加快推动各项稳增长政策落地落实。通过开展“服务企业月”活动,深入实施市级领导包保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工作机制,先后出台9轮稳经济、助企纾困举措,为695家企业办理贷款、续贷展期82亿元,兑现惠企资金1.13亿元,落实减税降费2.41亿元。
    积极开展各类促销活动,累计投放政府消费券1400余万元,撬动消费8763万元。打造星悦城市空间、长流园等7个“微度假”旅游消费场景。举办首届房产交易会,成交面积达2.14万平方米、交易额近亿元,并依托国有平台帮助房地产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有效缓解“保交房”压力。
    2022年,珲春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5.5亿元、同比增长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9亿元、同比增长2.6%。
    去年,珲春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精心实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坚持领导包抓、问题交办、跟踪督查等服务机制,有效破解发展瓶颈,壮大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集聚。
    去年,珲春市全力推进112个重点项目建设,40个省州调度5000万元以上项目全部开复工,28个项目投入使用。切实强化园区建设,优化产业链,采取叩门招商、以商招商、会展招商、园区招商、线上招商等方式,成功吸纳104户优质企业入驻产业园区,精准对接山东重工、中石油、中石化、一汽等13家行业龙头企业,深化与鲁商联盟会、吉林省异地商会联合会交流合作,全年招商引资入统项目到位资金达42.9亿元、同比增长38.3%。大力推进“个转企”“小升规”,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实施奖励引导,提升市场主体竞争力。全年完成“个转企”66户,拾尚工园、艾之光等9户企业升规入统,长城菌业、兴家地板跻身省级“专精特新”行列。
    去年以来,珲春市围绕打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不断优化产业布局、集中发展优势产业项目,成功开通整车出口退税业务,累计出口汽车3000辆、货值12亿元。开辟“宁波-海参崴”航线,稳定运行“吉浙一号”,为出口企业搭建快速、便捷、经济的绿色物流通道。实施珲春口岸“7×10”小时通关和铁路口岸“7×24”小时通关,实现通关便利度及效率不断提升。海洋班列、“中欧”班列稳定运营,相继开通清洁能源进口班列、集装箱整车出口班列,各口岸过货突破400万吨、同比增长25%。获批二手车出口试点城市,新增光伏、化工、智能电器等出口品类,全年出口额占比提高了6个百分点,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40亿元、同比增长32%。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去年以来,珲春市不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持续加大民生保障和改善力度,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去年,珲春市持续优化城市路网建设,积极推进供水管网改造,先后开工建设东关东路、滨河北路、新安南路,全面改造老城区配水管网,改建供热管线27.18公里。启动“旗E春城、旗动吉林”工程,全面开展“创城”市容环境整治,改造老旧小区260栋,修复市区路面6200平方米,新增绿地11万平方米,根治城市内涝顽疾5处,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镇居住环境有效改善。
    为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去年,珲春市共发放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救助资金8000万元,新建、改造城乡养老服务场所15个。新殡仪馆项目完成规划选址,城乡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库投入使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春风行动”“金秋招聘月”等专场招聘活动182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605万元,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珲春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喜迎二十大”系列群众文化活动32场、吉林省“濒危剧种”文化惠民演出40场、吉林省“送演出下基层”文化惠民演出28场。持续推动全民健身,举办了冬季速度滑冰赛、青少年足球锦标赛、排球联赛、速度轮滑马拉松比赛等体育赛事。如今,珲春市各种文艺团体、体育团队遍地开花,公共体育设施随处可见,“全民健康”氛围日趋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