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城市,如何“长红”

□陈文杰
       无论是去“有风的地方”体验慢生活节奏,还是到山东淄博感受“滋滋冒油的烟火气”,今年以来,各地文旅也卷出了圈,在探路“流量”变“留量”上各显神通,做出了有效尝试。(5月15日《经济参考报》)
       近来,各地网红城市频频火出圈。先是一部《狂飙》剧带火的江门,再到“一根烤串火了一座城”的淄博。不难发现,如今在互联网传播语境下,网红城市的出圈方式,已不再局限于“好山好水好风景”,只要有足够吸引人的话题(一部剧)、或有烟火气十足的场景(烧烤),以此提供沉浸式的旅游体验,就有可能赢得八方游客的青睐,流量也就随之而来。
       说到底,旅游经济本质上是流量经济,或者更直白地说,就是注意力经济。而“既有流量,又有关注”这一特性,本身也是“网红”的初始设置。事实上,打造网红城市,或者让城市旅游网红化,也渐渐成为各地“拼旅游”的新赛道。尤其对于一些非传统旅游城市来说,利用“网红”思路来营造城市形象,不失为当前快速破圈的捷径。
       成为网红城市可能只需要一个爆点,但要进化为“长红”,则需底蕴与服务齐发力。先说底蕴,从何来?要善于挖掘,更要善于包装。以江门为例,一方面,能作为热播剧的取景地,是因为当地在走红前就用心经营——十分重视对历史街区、碉楼建筑群、古村落的保护,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39处。另一方面,资源被挖掘保护起来后,包装也没落下。除了有一系列的推文和短视频,当地还打造了“狂飙号”主题巴士,直播打卡《狂飙》中的江门取景点,凡此种种,都是有意识地让观众将剧中景与现实绑定,从而加深人们的记忆点。
       再说服务,要跟上。淄博火得“一塌糊涂”之后,城市管理却没有随之“头脑发热”,而是稳扎稳打,从三天修一条路到新增定制烧烤公交线,再到对烧烤店铺“约法三章”……正是因为将服务意识融入到城市的方方面面,并拿出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淄博才能在热潮来临时,仍能相对有序地接待远超常住人口的游客量。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而从“网红”到“长红”,考验的从来都是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