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碧水荡清波——珲春市实施河(湖)长制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相文婷
       仲夏时节,漫步在珲春河畔,微风轻拂,河清岸绿,市民或闲谈打发时间,或慢跑锻炼身心,宛如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生态画卷。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以来,珲春市始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全力解决河湖突出问题,切实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珲春市域内江河纵横、湖泊众多、水系发达,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4条,小(Ⅰ)型(含)以上水库有6个。其中,珲春河、库克纳河、图们江、龙山湖等河湖,是珲春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
       针对全市河湖实际情况,珲春市按照分河、分级、分段、分左右岸的原则,积极构建市、乡、村“三级”河(湖)长体系。全市总河(湖)长由市委书记和市长共同担任,市委副书记、主管副市长共同担任副总河(湖)长,32位市级领导分别担任市级河(湖)长,共设立乡级河(湖)长64人、村级河(湖)长119人,实现河湖全覆盖,推动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珲春市始终坚持高位推动,不断织密织牢河(湖)长制责任网,积极推动“四长”协作机制,开启全民治水工作模式,推动企业河长与行政河长联动配合,构建起“社会参与、公众配合”的治水新格局。针对辖区河湖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全市各乡镇、街道严厉打击破坏河湖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充分利用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维护河流水域治安秩序。今年上半年,珲春市启动河湖“清四乱”“回头看”“春季清河”等专项整治行动,下发督办单54份、转办单5份。开展“清河行动”18次,清理打捞垃圾380立方米、清理长度90公里,清除“乱建”5处,清理乱设摊点3处,整治河道沿线污水排放口3个。
       如玉带般流淌于市区的库克纳河,两岸风景如画、绿树成荫、花香迷人,是珲春市民理想的休闲场所。“以前库克纳河河面上漂浮着很多垃圾,一阵风吹过来,全是臭味……”家住在五环豪庭的李女士回忆说,实行河(湖)长制工作以来,库克纳河水清了、岸美了,成为市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为治理库克纳河,近年来,珲春市各部门通力合作,全面开展集中治理,并将库克纳河城区河道划分为7个责任段,定期开展全面清理,维护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滨水公园真美,不仅生态环境好,而且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满足了我们的健身、休闲需求。来这里休闲散步,身心特别舒畅。”在珲春河滨水公园散步、游玩的市民无不赞叹。
       作为珲春的母亲河,珲春河在珲春境内流经8个乡镇36个行政村,干流河道总长199公里,是图们江的最大支流。近年来,为提升城市生态抵抗能力和恢复能力,珲春市启动珲春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河道总长42公里,通过对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的统筹治理,谱写了“城因水美、城因水兴”的现代化水利建设新篇章。短短几年间,珲春河实现了华丽转身:南北两岸沿河公路宽阔平坦,路灯明亮;河水碧波荡漾,岸边松柏长青;滨水公园里,孩子们的嬉闹声、欢笑声不绝于耳;森林山大桥、珲春大桥、胜利大桥飞架南北,成为珲春的新名片。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今的珲春,河湖两岸垃圾少了、水更清了、岸更绿了、景更美了、河湖更健康了,“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珲春人民的共识。未来,珲春市将继续高标准推行河(湖)长制,密织河湖保护网,完善水治理体系,奋力谱写“水清河畅、岸绿景美、鸟飞鱼翔、人水共生”的珲春水生态美丽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