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 抓项目兴产业 夯实经济发展根基

  本报讯(记者 张雪楠)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五届十三次全会精神,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以做好做活项目攻坚、产业攻坚、平台攻坚、开放攻坚“四篇文章”为总目标,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和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为建设海洋经济合作发展示范城市、东北亚重要产业基地贡献力量。
  今年,边合区将继续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扩总量、促转型的重要手段,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着力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全力抓好招商引资,统筹考虑项目的投资规模、投资强度、容积率、税收、环保等因素,研究出台规范统一的招商政策,打造更加公开透明的招商环境,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继续强化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精准招商,大力引进对壮大经济总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加财政收入具有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促进招商引资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全力抓好项目建设,积极落实省州项目攻坚行动部署,立足园区基础、功能定位和战略方向,主动谋划一批符合政策、符合规划的新项目,做好项目包装,争取更多项目纳入省、州计划。进一步明确措施、责任和时限,加强衔接,加紧跟踪,抓好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围绕项目需求做好服务,提高项目的开工落地率、资金到位率和竣工投产率,争取上半年续建项目复工率超过90%。全力抓好税源经济,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扶持壮大支柱税源,重点培养成长税源,善于挖掘潜在税源,逐渐形成“百花齐放”“多点开花”的合理税源结构。
  边合区将继续优化结构,创新转型,全面实现产业提质新成效。巩固有色金属加工产业,继续谋划铜制管线、电缆、电器元件等铜制品项目的就地加工,跟踪服务好无氧铜杆加工项目,全力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有色金属产业附加值;培优服装加工业,实施品牌战略和精品战略,重点引进有固定资产投资、税收贡献度大的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持续扩大产业规模;分类引导海产品加工业,以鲜活类、冻鲜加工类、海洋产品精深加工类三类推进,做大做强海产品加工贸易,扶持推进精深加工,加快开拓国内市场,打造北方著名海产品集散基地;培育光电子加工产业,继续抢抓光电子产业梯度转移及5G发展机遇,坚持以商招商,做大企业规模,推进企业集聚,力争用一到两年时间将该产业培育成边合区新的支柱产业。“筑巢引凤”力争今年东北亚工业园一期、二期16万平方米厂房全部交付。同时,做好各类人才特别是高级技能人才的引进储备。构建境外清洁能源中转加工基地,充分利用珲春独特的区位优势,加快推进清洁能源铁路专用线和清洁能源中转平台两个基础项目建设,为下一步打造国家重点能源安全基地奠定基础。
  边合区将坚持产城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加大园区建设步伐,不断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老旧管网调查摸底工作,尽快启动供水、供电、供热等设施的扩容改造。加强城区管理,注重提升建设标准,大力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不断提升边合区整体形象和宜居度,打造宜居、宜产、宜商的综合型边合区。抓好土地收储和征拆工作,重点征收历史遗留区域分散土地,争取今年征收集体土地80公顷左右。
  边合区将借助综合保税区和互市贸易区平台功能提升,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深化对外合作,集聚新要素,增创新优势,全力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枢纽。着力促进综合保税区快速发展,用好用活综保区及跨境电商综试区相关政策,充分重视跨境电商业务、保税加工业务“两条腿”走路,力促“9610”“1210”跨境电商进出口模式运行平稳。同时,重点引进高端渔具、鱼饵、鱼饲料加工等涉及“海洋要素”的项目。着力促进互市贸易转型升级,借助落地加工试点城市政策,争取2021年开通铁路口岸进口互市商品,并协调在珲春铁路口岸附近新建铁路互贸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