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治理 兴产业 促民富——珲春市板石镇板石村建设见闻

牛泽刚
       板石镇板石村位于珲春市西南部,下辖10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95户605人,现有耕地973公顷。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6.99万元,人均收入1.6万元。
       日前,记者来到板石村,只见村部会议室里坐满了人。他们是村三委班子成员、驻村工作队队员、村民小组组长和村民代表,在这里议事,讨论铺设入户管网事宜,还把各组长入户了解到的村民意见在会上进行了说明。最后,村三委班子根据大家的讨论结果做出科学决策。这是板石村不断健全村民议事决策制度,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镜头。
       “为增强村党组织、三委班子综合治理能力,驻村工作队做到帮办不代替、到位不越位,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据延边日报社派驻板石村第一书记郑明浩介绍,板石村三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边境村建设的主引擎,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核心作用,带动村党组织工作迈向规范化,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村民议事决策制度,有效推进了板石村“千村示范”创建工作,村民自主清扫室内外卫生,主动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近年来,村里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项目,铺设了5.1公里沥青路,主路沿线安装了250盏太阳能路灯,改造边沟2.23公里,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
       在村部旁边的文化广场一侧,是村务公开公示栏。记者看到,“临时救助审批资金明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统计表”“城镇低保对象审核结果公示”等内容张贴在展示板的显眼位置。
       “村里严格落实村务公开各项规定,确保村务管理公开透明。通过村务公开,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板石村妇联主席郎秀菊告诉记者,村里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每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讲党课,严肃党组织生活。定期召开村党支部党员会议,及时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齐抓共管促乡村振兴的良好局面。
       随着村庄环境的改善,在村里生活的城里人和外地人也多了起来。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板石村通过议事决定,对全村闲置房屋进行排查登记,帮助空房户联系出租事宜。目前,村里已出租房屋55栋,不仅为村民增加了收入,也解决了空置房房前屋后的美化绿化问题。村民郎丽娟告诉记者,她在城里跟女儿一起生活,村里的房子便空置了下来,今年在村干部的运作下,以每年2000元的价格租了出去。“不仅租房增收,房屋也有人打理,真是一举多得。”郎丽娟说。
       乡村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在村部不远处,是珲春市板石农副土特产品专业合作社的稻米加工厂。目前,加工设备已安装到位,预计近期投入生产。板石村党支部书记兼合作社负责人颜庆忠正带领几名社员整理加工车间地面和贴护墙板,他告诉记者,为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把板石镇中心小学原校舍作为厂房,利用50万元扶持资金和村集体资金,创办了稻米加工厂,吸纳村民入股,开展稻米收购、加工、销售业务,预计每年增加村集体收益4万元。社员王新江说:“合作社去年成立,许多村民都入了股。我担心钱掏出去会打水漂,所以当时没敢入股,到年底看到社员除了没少打粮还额外分红近万元时,我肠子都悔青了。这不,今年,我早早地就加入了合作社。”说起加入合作社的好处,王新江有说不完的话,“不仅种地不用自己管,还可以到合作社打工挣钱、利用家里的农机帮别的村民收地,一年下来能挣5万多元。农闲时还可以外出务工,挣的钱也不少。”
       板石村除了合作社稻米加工项目,还规划落实红松嫁接项目,近两年组织村民栽种了5万棵红松果树,目前红松已开始接果。红松嫁接项目不仅增加了村里的绿化覆盖面积,进一步改善了村容村貌,还为村民打造了“绿色银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形成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