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沟抗日游击队室

       雪岱山, 21世纪中国第一缕曙光迎接地,位于珲春市东北部,沿红旗河过哈达门乡进三道沟约40公里。“五月雪花飘,六月穿棉袄,七月雾茫茫,九月雪又到”是神奇而又雄伟的雪岱山的真实写照。不知名的溪水沿山流下,跃入三道沟河中,在雪岱山脚下蜿蜒流淌,中游因河水被大块岩石阻隔,水流湍急,浪花激越,形成天然瀑布,一个转弯又汇入如镜的湖面,在山高林密,峡谷幽深中融化着莽撞。
       雪岱山西10华里的马营沟口一片荒地的一角,有个孤独的早已发黑的花岗岩碾盘,如老态龙钟的老者,用山沟里静寂而无言的守望,默默地回忆着80多年前,这里发生过的一切。
       翻看珲春党史资料,你才会知道,东北抗战时期,这里叫做“三道沟抗日游击队室”。1932年,珲春县的抗日斗争日益深入,县委领导的“秋收”、“春荒”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敌人,锻炼了人民群众,掀起了抗日斗争的高潮。随后,根据斗争的需要,大荒沟、烟筒砬子抗日游击根据地相继建立。为了扩大根据地,中共珲春县委派李云集等党员干部到三道沟一带发动群众,组织反日会等群众团体。同时,派抗日游击队的一个中队,长期驻在此地,开辟新的游击区。这里原来有一间约100平方米的朝鲜族草房。长满青苔的石碾就是游击队员们自己动手碾米用过的。
       由于游击队室特殊的地理位置,很快就成为了大荒沟抗日游击根据地和烟筒砬子抗日游击根据地之间的一处联络点,由特委派来的领导、想要加入游击队的抗日群众、游击队之间的信息传递等都是在这里中转。
       1933年6月,中共珲春县委书记徐光率领根据地的部分群众,到三道沟马营屯,慰问驻在附近的一支叫“四季好”的山林队,当天晚上住在了游击队室。第二天凌晨,熟睡中的徐光和游击队员们,被哨兵报信的枪声惊醒,原来是日伪军的“讨伐队”乘夜偷袭,由于敌人人数众多,硬碰硬肯定是不行的。为了不让敌人发现游击队室,保护随队伍来慰问的老百姓,危急时刻徐光果断决定,自己带一组队员,掩护同志们向山林方向突围。他指挥队员集中火力引诱敌人,将敌人引向三道沟河的方向。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大部分同志突围出去。徐光指挥一部分人边打边撤,准备突围,但因敌众我寡,浴血奋战的队员们一个一个的倒在了战场上,身负重伤的徐光用尽全身力气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壮烈牺牲,时年34岁。
       1934年,日伪统治者为了切断抗日武装力量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进而达到消灭抗日武装的罪恶目的,将马营屯、游击队室及附近农村散居的农户,统统驱逐到“集团部落”。“三光”政策下,游击队室被拆除。
(摘编自《红色记忆——珲春革命老区故事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