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候鸟驿站”里的冬日聚会

本报记者 杨叶
       初冬时节,边城珲春远山含黛,长空澹澹。清晨,当旭日从东方升起,薄雾中传来幽幽鸟鸣。在珲乌高速公路珲春出口处,随着路旁田地里一只大雁的飞起,周围的大雁也跟着飞起来,不远处的山岗上、草地上成千上万只大雁也振翅而起,在空中翩翩起舞,掀起一波壮观的“雁浪”。
       长空极目云归处,雁鸣声声迎客来。眼前的一幕让路经此处的司机和游客惊叹不已,他们纷纷打开车窗,争相举起手机、相机定格这难忘的一刻。在“迎客雁”的盛情邀约之下,开启美妙的珲春之旅。
       而位于珲春市敬信镇的敬信湿地最近也“热闹”了起来,收割完毕的田地里、已覆薄冰的水塘边,万鸟翔集、鹤鸣雁舞,如一幅绚丽多姿的油画,美不胜收。
       珲春地处图们江下游,西侧和北侧被长白山脉环抱,阻挡住了冷空气,东侧和南侧面向大海,和煦湿润的海风源源不断地吹来,造就了珲春冬暖夏凉的气候特点。作为环境“试金石”的候鸟们,对珲春这个“五星级驿站”格外眷恋,每年初春和秋冬两季便来此驻足停歇。“今年候鸟迁徙高峰较往年提前了两周左右,目前,已有数十万只候鸟抵达敬信湿地。”日前,珲春林业有限公司野生资源保护处副处长郝瑞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
       伴着阵阵雁鸣声,记者跟随郝瑞平来到敬信湿地龙山湖深处,只见成千上万只大雁翱翔于水面之上。湖中,成群的斑嘴鸭和秋沙鸭或低头觅食,或追逐嬉戏,凤头鸊鷉旁若无人地交颈私语,忽而成双入对潜入水中,留下阵阵涟漪。浅滩上的芦苇丛中,两只丹顶鹤悠闲地踱步而来,惊起几只大白鹭,抖动着雪白的蓑毛,飞到远处的丛林中……
       郝瑞平一边用望远镜静静地观察着鸟儿们的活动,一边在随身携带的《迁徙水鸟同步调查表》上详细记录下它们的种类、数量、栖息地环境等信息。
       吉林省湿地资源丰富,近年来,全省已发现的野生鸟类物种数量持续回升。为进一步摸清迁徙水鸟种群数量和迁徙规律,为候鸟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22年,吉林省首次启动迁徙水鸟同步调查。珲春敬信湿地是吉林省重点保护湿地之一,是西伯利亚南迁越冬候鸟进入中国停留的第一站,也是雁类的重要迁徙停歇地,按照省林草局统一部署,迁徙水鸟同步调查工作在珲春市同步启动。
       珲春林业部门在敬信湿地、珲春河流域设置了19个调查样点,每年春、秋两季迁徙期对迁徙水鸟进行观测调查,系统记录迁徙水鸟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和迁徙规律。截至目前,已监测到迁徙鸟类几十种、数十万只。其中包括白尾海雕、虎头海雕、白枕鹤、丹顶鹤、白鹤、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灰鹤、白琵鹭、白额雁、大天鹅、凤头鸊鷉等多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随着大批候鸟的到来,珲春林业有限公司敬信林场的巡护员们也忙碌起来。晨曦微露,巡护员们便带上望远镜、摄像机和GPS定位设备出发了,他们4到5人为一组,沿着规划好的路线开始SMART巡护。记录鸟类种群情况、开展疫源疫病监测、对受伤鸟儿进行救助、深入村屯开展爱鸟护鸟宣传。
       “一天不来,心里都不踏实!”巡护员李同武指着一处浅滩说,去年就是在那里,他们发现并救助了一只腿部受轻伤的白鹭。为了不影响白鹭返回族群,巡护员们并没有立即将它带回林场照看,而是选择在远处轮流观察。经过十几天的守护,这只白鹭伤愈后成功返回了大自然。
       在几十公里外的珲春河下游,珲春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的工作人员正尝试帮助3只落单的大雁回归大自然。这3只大雁在春季迁徙期受伤,在协会救助站休养了半年后,现在已经具备野外放归的条件。
       随着在河中游弋的雁群发出阵阵鸣叫,3只落单大雁马上昂首回应。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打开纸箱,3只大雁试探了几下后,随即大胆地向河中的雁群游去。“成功了!”工作人员们既难掩不舍,又为它们成功回归雁群感到欣慰。

       近年来,从珲春市各部门到基层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从高校科研单位专家学者到社会团体、志愿者和普通群众,都在不遗余力地保护着候鸟的生态家园,爱鸟护鸟在珲春蔚然成风。作为候鸟迁徙的“五星级驿站”,在12月中旬飞往南方越冬之前,仍将有大批 “远方来客”陆续飞抵珲春,敬信湿地也将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季节。

       图为在敬信湿地翱翔的雁群。本报记者 郎鹏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