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兜底” 群众幸福“有底”——珲春市实施“民生提升行动”系列报道之八

本报记者 杨叶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2023年,珲春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线,积极推进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不断提升基本社会服务水平,持续深化基层社会治理,进一步织牢民生保障网,兜准、兜牢、兜实民生保障底线,托起困难群众“稳稳的幸福”。
兜准帮扶保障底线
       去年,珲春市靖和街道康平社区居民孙大爷患了一场重疾,高额的治疗费用愁坏了一家人。社区和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在走访中得知孙大爷的情况符合低保条件,便主动上门为其办理了低保。“不到一个月低保就下来了,对我们家来说真是及时雨。”孙大爷感激地说,办理低保后,不仅就医报销比例提高了,还获得了额外的医疗救助,切实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
       实现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在基层建立健全主动发现机制是关键。为此,珲春市着力构建统筹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下放低保审批权至街道、乡镇,实现民政、教育、医保、残联、乡村振兴等部门数据信息共享。同时,对困难群体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台账,实现对低收入人口风险点的早介入和早帮扶,实现了“人找政策”与“政策找人”紧密融合。
       去年以来,珲春市依托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为低保、特困、残疾人、孤儿、高龄老人等近2万名困难群体发放救助补助资金7200余万元,为1400余户特殊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取暖补贴近120万元。同时,积极开展“情暖万家”“圆梦大学”等慈善活动,发放款物总价值70余万元,实现助学助困工作常态化。
兜牢养老服务底线
       老有所养,必先老有所居。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居家适老化改造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去年以来,珲春市按照“一户一档、一户一策”原则,根据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为123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开展了适老化改造,改善老人的居住环境,提高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让幸福养老从“家”开始。
       聚焦老年人养老需求,珲春市持续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切实更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推动养老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同时,按照“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要求,合理规划选址,新建成靖和街道大唐社区、新安街道长城社区、河南街道昌盛社区等5个社区食堂,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低价、美味的餐饮服务。敬信镇回龙峰村、近海街道太阳村、杨泡满族乡东阿拉村等8个农村养老服务大院投入使用,全部配备卫生间、淋浴间、厨房、日间照料等活动场所,有效满足了农村居家老年人就近养老、娱乐需求。普遍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巡访关爱服务,建立问责机制,全市7800余名空巢、独居等8类特殊困难老年人信息采集率、巡访率均达100%。
       近日,在珲春市哈达门乡明新村养老大院,乡社工站联合市人民医院开展了“医助夕阳,传递温暖”养老服务活动。医务人员为村里的老人检查身体,并提供艾灸、推拿、泥蜡疗等康复治疗。社工则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团队游戏,引导老年人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健康。
       “社工经常组织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千方百计为我们提供贴心服务、逗我们开心,真是太幸福了。”提起社工站社工,明新村村民韩大爷笑着说。
兜实健康成长底线
       近年来,珲春市建立了市、乡、村三级社工站体系,聚焦特殊群体的健康状况和心理需求,“五社联动”为“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提供多样化服务。
       青少年时期是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为助力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珲春市各社工站联合各学校、街道社区,先后开展了“我命由我不由天”“保护自己防拐防骗”等安全小组活动,防止出现校园霸凌现象,消除拐骗隐患,提高青少年的安全意识。开展“向阳花开不同Young”“缘聚青春,逐光成长”等青少年成长支持项目,通过创意兴趣活动,丰富孩子们的业余生活,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增进家庭亲子关系,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针对大部分老年人精神娱乐方式单一、对疾病缺乏全面认知等问题,先后开展了“最美夕阳红,畅享新生活”“忆峥嵘岁月,看晚年生活”“趣味健身,你我同乐”等数十个小组活动和社区活动,帮助老年人建立亲密的邻里关系,积极融入社会,用心用情呵护老年人的幸福晚年。
       民生连着民心,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珲春市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动摇,着力办好群众各项“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从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持续发力,奋力书写更加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