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开绽芳华

——珲春市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相文婷
       伴着清风,漫步在珲春大地,错落有致的亮丽民居、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互帮互助的邻里关系……处处展现着各民族相亲相爱的动人画面。
       珲春市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是一座多民族聚居的边境口岸城市。近年来,珲春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探索民族工作新思路、新举措,走出了一条具有珲春特色的新时代民族工作之路。
凝心聚力共铸中华魂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近年来,珲春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深入开展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基”工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汇聚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日前,在珲春市第一实验小学,身着红军服装的学生们高唱国歌,向国旗行队礼。近年来,珲春市第一实验小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全领域、全过程、全学段,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学校充分利用民俗馆,推出体验课堂,邀请珲春市杨泡满族乡小学等学校师生,通过同上一堂课,了解彼此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增进民族团结。
       珲春市在各学校室内外设立国旗、国徽、国歌等国家标志宣传栏,在每个班级教室张贴国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的宣传标语;在室内外张贴民族团结宣传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标语,突出呈现各民族特征。同时,深挖教学资源,通过开展集体备课、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精品课”课堂教学竞赛、课题研究等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教科研有机结合;通过开展经典诵读、书画展、“同唱一首歌 共跳一支舞”等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德育活动相结合,把各学校建设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
倾心浇灌民族“团结花”
       珲春市坚持以政治引领为核心,以思想引领为主线,通过召开动员部署会,成立工作专班,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干部群众思想建设,推动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顺利开展。
       珲春市把改善民生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民生优先,建强基层民族工作队伍,成立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通过建立民族工作服务站、法律援助工作站等平台,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依托“红石榴”调解员队伍,及时解决群众诉求,促进社区和谐稳定。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举办文艺汇演、“迎春送福”等活动,增强各族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珲春市坚持用群众易于理解、便于接受、能够体验的方式,在广场、公园、街路等地建设民族团结宣传栏和“筑基”长廊等实物实景200余处,让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融入群众日常生活。结合各社区实际,打造特色党建品牌,涉及民生、文化、教育等领域,让各族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组建“红石榴”宣讲团、文艺演出队,深入开展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宣讲活动,累计开展灵活宣讲送学162次。选树民族团结先进典型105个,以身边人身边事感染和教育各族群众,营造人人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擎旗手”“排头兵”的良好氛围。
携手共育幸福“石榴籽”
       近年来,珲春市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嵌入,巩固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互嵌交融格局,建设“三共四同”互嵌式社区、研学中心和旅游促“三交”基地等,积极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社区环境,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让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珲春市采取实地踏查、会商研讨的方式,统筹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中心建设工作。目前,全市已选定防川龙虎阁、杨泡满族乡民族文化园、敬信镇防川村、马川子乡炮台村、珲春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圈河口岸、珲春党史展览馆、珲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宣传教育中心等8个研学中心,通过整合优势资源、优化提升研学内容、完善课程定制等,以讲好“四个故事”为牵引,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主题,提炼升华讲解内容,从历史典故、地方特色、民风民俗中挖掘珲春的“三交”史,因地制宜打响特色研学品牌。
       浇灌民族“团结花”,共育幸福“石榴籽”。珲春市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一步创新思路、强化举措、凝聚合力,让各族干部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珲春大地绚丽绽放。



初审:鞠艳红

复审:李娜 穆蓉

终审: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