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赏诗意风景 看美好珲春
——珲春市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掠影
本报记者 穆蓉
从丝绸之路渤海古镇的唐风古韵到东北虎豹科普馆的生态课堂,从哇斯托克欢乐岛的异域狂欢到防川景区的跨境烟火,珲春这座边境小城将“文旅融合”从蓝图变为现实,成为东北亚文旅融合的“现象级样本”。近年来,珲春市以“文旅融合”为笔,在“一眼望三国”的边境沃土上绘就了一幅“古今辉映、中外交融”的壮美画卷。2024年,珲春市接待游客800.86万人次,同比增长43.6%;实现旅游收入86.932亿元,同比增长33.5%。
千年文脉“活”起来
文旅地标“火”出圈
汉阙巍峨、山水廊桥蜿蜒,游客或在渤海国文化浮雕墙前驻足欣赏,或在游船码头体验“渤海商队”泛舟图们江的盛景……盛夏时节,丝绸之路渤海古镇游人如织,成为国内外游客新的旅游打卡地。“我们以‘历史场景化、民俗生活化’为核心理念,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沉浸式体验盛唐繁华。”珲春智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品宣部经理尹蓉告诉记者,古镇深度挖掘渤海国效仿唐制的历史脉络,将大唐气象、渤海风韵有机融合。游客可穿汉服登阙楼击鼓祈福,在“渤海集市”选购满族剪纸,观看《霓裳踏鼓》《册立渤海》《文王赐婚》等实景演出。同时,创新推出“通关文牒+古镇银票”玩法,游客通过与NPC互动,完成任务,兑换限定文创礼品,进一步增强景区的互动性与游客体验感。数据显示,自“五一”开园营业以来,渤海古镇接待游客量已突破30万人次。
从“打卡地”到“文化客厅”,渤海古镇的火爆绝非偶然。它以历史为底色、以创新为笔锋,在文旅融合的画卷上勾勒出“一眼望千年、一步跨三国”的独特魅力,更以“活态传承”的姿态,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生态科普“热”起来
异域风情“燃”边城
日前,吉林省文旅厅公布了2025年第三批研学旅游基地名单,珲春东北虎豹自然科普馆成功入选。这座以“虎豹之乡 魅力珲春”为主题的科普馆,是全国唯一一家以东北虎豹为专项科研对象的科普馆。馆内综合运用标本、场景、数字媒体等多元化展陈形式,系统展示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成果,让游客直观感受珲春“林深见虎”的生态奇迹。
“科普馆采用‘教育—科研—体验’三位一体的运营模式,积极打造特色文旅目的地。”据该馆相关负责人介绍,馆内设计了虎豹研学路线,游客可跟随讲解员近距离观察东北虎豹等国家保护动物的仿真标本,并通过互动装置,模拟野生动物觅食与栖息场景,帮助游客进一步理解物种生存与环境保护的密切关系。
如果说虎豹馆是“静”的生态课堂,哇斯托克欢乐岛则是“动”的狂欢乐园。这座集游玩、餐饮、演艺、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俄式主题乐园,自2023年“十一”开园以来便成为延边旅游的网红打卡地。今年4月15日,哇斯托克欢乐岛完成冬季闭园维护后焕新回归,陆地游乐园率先全区域开放,推出多项特色活动和优惠政策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5月28日,备受期待的水世界乐园焕新开园,成为珲春旅游的“吸睛点”。这座占地3万平方米的水上乐园可同时容纳2000人,大黄蜂滑梯等经典项目让游客尽享夏日清凉,吸引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为丰富游客体验,哇斯托克欢乐岛持续创新升级,新增的9D飞行影院,为游客带来沉浸式奇幻体验;俄罗斯大马戏表演则以惊险动作和精湛技艺赢得游客的阵阵喝彩。此外,欢乐岛内的俄式建筑色彩斑斓,成为游客旅拍打卡的热门景点。数据显示,哇斯托克欢乐岛凭借“异域融合”的独特魅力,年接待游客量达50余万人次。
点亮边城“夜经济”
升腾人间“烟火气”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珲春汉唐街夜市一个个摊位热闹开市。逛夜市、品美食、享购物,成为越来越多珲春人“去班味”的方式,逐渐升腾的“烟火气”拉开了珲春夜生活的序幕。肥美的生蚝、鲜嫩的大虾在炭火上滋滋作响,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朝鲜族炒年糕软糯香甜,搭配上特制的酱料,让人回味无穷;铁板鱿鱼在铁板上翻滚,撒上孜然、辣椒等调料,香气瞬间弥漫开来……各个摊位前都排起长龙,游客翘首以盼,只为品尝这些地道的美食。
“以前游客来珲春只是逛防川景区,现在‘夜经济’为我们这些小商户带来了新机遇。”汉唐街商户李大哥一边招呼客人,一边高兴地说。
近年来,珲春市多元发力,更加注重推动夜间消费产业集群式发展。夜购、夜食、夜游、夜娱气氛拉满,实现“烟火气、市井气、文化气”集聚。对欧式街、“蟹”逅珲春海鲜街、汉唐街、龙源公园等夜游场景进行全面升级,精心打造各具特色的夜间消费区域。同时,推出“夜购、夜娱、夜健”系列活动,从美食品味、时尚购物到精彩娱乐,再到健康运动,满足了不同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大大提升了夜间消费在整体消费中的占比。
中俄自驾“跑”起来
跨境旅游“旺”起来
7月1日,珲春口岸迎来俄罗斯跨境自驾游首发团,6辆贴着“2025中俄跨境自驾游活动”标识的越野车缓缓驶入。16名俄罗斯游客仅用15分钟便完成了口岸签证入境、临时驾驶许可、车辆保险等全流程手续。“这是我第一次自驾游中国,通关速度远超预期!”俄罗斯游客达吉娅娜兴奋地表示。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经珲春口岸出入境人员超26万人次,其中俄罗斯游客占比显著提升,跨境旅游呈现“淡季不淡”态势。
中俄免签政策的重启成为旅游爆发的“催化剂”。自2023年双向免签实施以来,入珲俄罗斯游客数量显著提升,2024年,珲春口岸验放旅客突破68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现在通关只需30秒,就像走家门一样方便。”俄罗斯游客安东一年要来珲春数次,品尝锅包肉、体验冰雪运动已成为他的“固定项目”。
珲春各大旅行社推出“珲春—符拉迪沃斯托克三日游”“珲春—符拉迪沃斯托克自驾游”等特色线路,成为众多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珲春市文旅部门联合各酒店、餐厅打造“俄语服务圈”,为俄罗斯游客提供更加贴心、便捷的服务,切实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吸引更多俄罗斯游客来珲春旅游。
文旅融出新天地,且以诗意共远方。未来,珲春市将继续乘着文旅融合发展的东风,步履不停,向美而行。
初审:鞠艳红
复审:李娜 穆蓉
终审: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