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区“人潮”与夏日“热浪”共舞
——珲春市暑期旅游观察之一
本报记者 穆蓉
盛夏时节,珲春市凭借“一眼望三国”的区位优势与多元的文化资源,掀起暑期旅游热潮。走进位于中俄朝三国交界的敬信镇防川村,沿着青石板路前行,道路两旁是错落有致的朝鲜族传统民居,青瓦白墙、飞檐斗拱,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独特的建筑风格。
木质栈道蜿蜒伸展,沿着栈道漫步,微风拂面,带来丝丝凉爽。在防川景区中俄朝三国边境木栈道上,一群身穿朝鲜族传统服饰的游客正在拍照,色彩鲜艳的服饰在阳光下格外耀眼,裙摆随风扬起,勾勒出边境独有的诗意。一位年轻的女孩兴奋地说:“这里的风景太美了,特别适合旅拍,我要定格下在珲春的美好瞬间。”
“我们店内准备了300多套朝鲜族服饰,游客通过线上、线下预约拍摄,每天订单接个不停。”那屿摄影工作室摄影师告诉记者,“龙虎阁的‘一眼望三国’观景台很受欢迎,很多游客特意选傍晚来拍日落。夕阳的余晖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远处的村庄和群山被染成了金黄色。站在观景台上,‘一景拍三国’的奇妙感觉,让人终身难忘。”
暑期以来,防川景区周末单日游客接待量突破2万人次。
在珲春东北虎豹自然科普馆,生态研学成为许多家庭的热门选择。作为新晋的吉林省研学旅游基地,馆内不仅通过标本、模型展示东北虎豹的生存现状,更增设互动课程。通过AR互动屏,游客可观察虎豹捕猎的慢动作分解,了解东北虎的生活习性和它们的生存智慧。
在互动艺术厅,声光装置现场模拟虎啸豹吟,让游客仿佛身临其境。在虎豹足迹拓印区,游客能亲手触摸虎豹足迹拓印,在趣味问答中深化对生物多样性的认知……
“馆内的游玩、科普项目丰富,孩子玩了三个小时还不肯走!”来自长春的游客张静怡说,“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很有意义。孩子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北虎豹知识,也增强了保护野生动物意识。”
夜幕初垂,丝绸之路渤海古镇的灯笼次第亮起,照亮了仿唐朝风格的亭台楼阁。石板路上游人摩肩接踵,身着唐装的女孩儿提着花灯款款走过,美食街的小吃摊前,烤鱿鱼的香气弥漫开来……
在火热进行的珲春首届夏日电音烧烤啤酒节,让古镇内电音舞台与露天烧烤区成为最火爆的区域。舞台上,DJ卖力演出,激情四射,游客们随着音乐的节奏尽情摇摆。四川游客张先生举着啤酒杯笑着说:“白天逛古街看表演,晚上跟着电音蹦迪,这趟珲春之行太值了!”
进入暑期,通过实施消费券政策、开展电音烧烤节等系列活动,吸引了众多网红大咖来此打卡,使渤海古镇曝光度和游客接待量逐日攀升。周末日均接待游客达1.6万人次,甚至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场景。
“现在渤海古镇火了,游客大老远过来,希望他们在珲春玩得开心。我们本地人随时都能去,现在把游玩的机会让给他们。”市民袁龙春说。
距离渤海古镇不远的哇斯托克欢乐岛,则以特色的俄式风格吸引着年轻人打卡、体验。走入欢乐岛,巨大的俄罗斯套娃雕塑映入眼帘,色彩鲜艳,充满童趣。游客排着长队体验跳楼机、过山车等娱乐项目,尖叫声与欢笑声此起彼伏。碰碰车场内,车辆相互碰撞,掀起阵阵欢笑。小丑巡游队伍穿梭人群,与孩子们欢乐互动。篝火晚会上,熊熊燃烧的火焰照亮了每个人的脸庞,游客们围着篝火跟随音乐起舞,尽情释放着热情。当绚烂的烟花秀点亮夜空时,引来游客阵阵欢呼。
傍晚时分,“蟹”逅珲春海鲜街的霓虹招牌点亮了城市的烟火气。帝王蟹、板蟹在冰台上张牙舞爪,摊主们热情地招揽顾客:“俄罗斯直运,新鲜得很!”在海鲜街一加工门店,老板正帮游客挑选板蟹,他熟练地拿起板蟹,向游客介绍道:“您看这板蟹,壳硬肉多,我们帮您烹饪加工,让您吃上原汁原味的海鲜!”在另一家海鲜加工店里,游客们正围坐品尝海鲜大餐。来自广州的周女士笑着说:“这比南方便宜多了,海鲜味道特别鲜美!这趟来珲春,海鲜是吃爽了。”
作为连接东北亚天然不冻港的枢纽,珲春市依托区位优势,打造海鲜高速通道,海鲜批发量逐年增长。目前,珲春口岸日均进口海鲜100余吨。一位海鲜店老板告诉记者:“现在我们的生意越来越好,很多外地游客吃完海鲜,还会挑选一些鲜活海鲜寄回家,‘珲字号’海鲜都成‘网红’啦。”
旅游热潮的背后,是珲春市在文旅资源整合、赛事活动赋能、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精准发力,深度挖掘景区资源,推出跨景区联票政策,推广“日游防川、夜游渤海”川海联票等产品,全方位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同时,贯穿边境、红色、城市、美食、跨境等元素,打造37条精品线路,吸引众多自驾游爱好者前来探秘。通过举办三国新年祈福、边境马拉松、中俄足球邀请赛等文旅系列活动,持续提升文旅热度。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珲春市接待游客361.63万人次,同比增长25.68%;实现旅游收入42.8亿元,同比增长32.1%。
初审:鞠艳红
复审:赵颖 郭紫薇
终审: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