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珲春五家山要塞(上)

毕玮琳 王法权
       在吉林省延边州珲春市境内有一座庞大的军事要塞,它位于中、俄、朝三国交界地带的五家山,与黑龙江东宁、虎头、黑河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等军事要塞群连接,绵延4700多公里,曾被日本关东军夸耀为“东方马其诺防线”。五家山军事要塞则是“东方马其诺防线”的南端起点和庞大军事要塞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神秘的五家山要塞
       1997年初,黑龙江省东宁市在日军遗留的军用仓库中意外发现了一批日军军用地图。从日军绘制的军用地图发现,军事建垒地域南起珲春五家子阵地。
       五家子,即为现在的五家山,它位于珲春境内敬信平原北部中俄边境。五家山分为小五家山和大五家山。小五家山海拔288.6米,现在驻有我军一个边防哨所,哨所四周有当年日军构筑的庞大军事工事。五家山对面是俄罗斯克拉斯基诺城,向东远望是濒临日本海的俄罗斯港口波赛图。因此,五家山地域又称为“海湾第一峰”。这里是附近交通的咽喉要道,伪满时期,侵占延边地区的日本人就对此地极为重视,将五家山地域作为战略要地,选择在该地区修筑了大规模的军事要塞工程。
       据刘诚信介绍,1933年,日本关东军制定了《对苏作战纲领》,参谋本部作战课长铃木率道炮兵大佐主持制定了在中国东北中苏、中蒙边界修建筑垒工程计划,于1934年开始在东宁、绥芬河、平阳镇、海拉尔附近修筑第一期军事要塞。
       1938年,日军又开始修筑五家子、观月台、鹿鸣台等处第二期军事要塞。从满苏东部地理及战略上来分析,东宁要塞阵地是主攻阵地,绥芬河要塞与珲春要塞属于东宁主阵地的两个侧翼,一旦东宁主攻方向发起总攻时,与左右两翼相贯通的各枢纽要塞及其野战阵地,可以展开阻击战,牵制苏军,配合东宁主攻战场主力协同作战。
       珲春五家山军事要塞地处三国交界地带,地理位置重要且特殊,是满苏要塞防线最南端的起点,正面宽90公里,纵深8公里至10公里,以五家山要塞为核心支撑点,北起望潮山(春化镇)、土门子,马滴达、石磊子山、马鞍山、长岭子、五家子、水流峰,整条要塞防线南北互相策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其中五家山要塞建筑为永驻工事碉堡(指挥核心),堡垒纵横交错,工事设施齐全,地上工事有观察所、掩蔽部、仓库、炮阵地、机枪阵地、野战掩体、堑壕、交通壕、反坦克壕等;地下工事有弹药库、发电室、医疗所、指挥室、无线电室、炊事室、兵舍、监视所、卫生间和浴室,工事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制成。
实地探访地下工事
       带着对珲春五家山地域要塞的神秘感和揭露日军侵略暴行的使命感,记者赴五家山进行了实地探访。由于前一天晚上珲春境内下了一场中雨,上山的道路十分泥泞,车辆不能通行,记者在五家山边防连队换上军用胶鞋后,在一名边防战士的陪同下开始徒步攀登。
       一路上,不时发现坍塌的旧碉堡、淤塞的堑壕和错落的掩体。记者在山上发现两处坍陷的甬道,里面虽已被坍陷的乱石堵死,但仍能进去10多米,这些甬道宽约1.5米,高约1.8米,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十分坚固。据随行的边防战士讲,这个山上坍塌暴露出来的洞穴坑道有五六处。
       再往上攀登大约10分钟后,便到达山顶,高高的哨塔巍然屹立,执勤战士警惕地注视着边境线。登上哨所举目四望,山顶上到处是残石断壁,庞大的要塞工程早已被炸得七零八落,一米见方的水泥石块遍布山野,交通壕、堑壕、反坦克壕在山腹上纵横交错。据边防战士介绍,当年日军在这座山上构筑了大量的碉堡和坑道,但绝大部分都已被炸掉了。现在,位于边界俄方一侧的几处碉堡保存较完好。此外,在大盘岭上还有一处完整的碉堡,小五家山上也有一处完好的碉堡。在乱石堆中一块凸起的石碑上面刻有“护国神社”4个字,是当年侵华日军在此立的石碑。这块石碑高1.2米,宽1米,是一块不规则的花岗岩石,基座是一块青石,“护国神社”4个大字清晰可辨,字旁是几处红色的印迹。“护国神社”是日本靖国神社的一个分支机构,它不仅是单纯的宗教活动场所,也承担着歪曲历史事实、灌输错误道德观念的使命。在这里祭奠的都是死去的日本军人,其性质与靖国神社一样,是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
       据日本《第六国境守备队史》中记载有“水流峰、湖山、马鞍山、石磊山、平阳南方”等阵地的名称记。战史中也曾记载,1941年12月组建第九国境守备队,驻珲春五家子筑垒地域,队长伊藤锹次郎,该国境守备队拥有步兵部队、炮兵部队和工兵部队,特别是3个炮兵中队,占据高地优势,可以发挥强大的作战能力。当时日军根据防御形势需要,认为仅凭第九国境守备队的防御力量是不够的,1945年组建了日本陆军112师团负责珲春防线守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