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大事记

       是年 珲春协领领鸟枪150杆,抬枪10杆。生熟铁炮2尊,与大刀、长矛、弓箭并用。
       1860年 (清 咸丰十年)
       四月十三日 吉林将军景淳为防沙俄入侵,派乌拉壮丁300名到珲春,驻扎沿海一带,防御俄军从海上入侵。
       五月 沙俄军队武装占领了吉林将军辖境内的重要出海口海参崴,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控制东方”),从此吉林省失去了重要的出海口岸。
       七月 沙俄侵略军侵占中国珲春东南沿海的毛阔崴、岩杵河等处。
       十月二日 恭亲王奕诉被迫与俄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十五款。第一款规定中俄东部边界的走向,承认《瑷珲条约》,并将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划归俄国。第三款规定,关于中俄东界(指兴凯湖至图们江口一段),两国将派勘界代表,于咸丰十一年三月在乌苏里江口会齐,前往乌苏里地区勘界。俄国通过这一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吉林将军管辖的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及海中诸岛)4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秋 珲春地方大雨连绵,河水泛滥成灾。
       十二月二十七日 珲春协领斐英阿去省面呈:沙俄欲强以珲春河划定中俄边界“是讹诈性成”,与条约不符。珲春河南岸及山沟,今住约有旗人20余屯,人口约6000余,“断难迁移:恐致流离失所”……吉林将军景淳据此上奏咸丰皇帝。
       是年 咸丰皇帝为珲春灵宝寺书“万世人极”匾额一方。悬于正殿关帝殿中。
       是年 珲春地方实有防军446人,内官佐16人。
       是年 珲春协领领鸟枪100杆。
       是年 珲春境内的各族人民经长岭子到俄国边境经商。
       1861年(清 咸丰十一年)
       一月二十日 清廷勘界大臣成琦奉旨照会俄国,声明在两国未经勘界前,俄国不得占领珲春河流域。
       五月二十二日 俄方代表卡札凯维奇带兵数十名来中方营地,要求将珲春河流域作为两国“公共之地”,亦遭中方拒绝。双方代表达成协议,签订了中俄《勘分东界约记》和《乌苏里江到海交界记文》,作为中俄《北京条约》的补充条款。《条约》规定:自乌苏里江口至图们江口立“耶”“亦”“喀”“拉”、“那”、“倭”、“帕”“土”字8各界牌。除少数界牌由双方会立外,大部分由俄国一手包办。通过这次勘界,俄国将兴凯湖大半及其相连的沿海大片领土纳入俄国版图。
       六月四日 清廷命成琦将中俄东界绘成地图,并抄录牌文,转送三姓,宁古塔副都统和珲春协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