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封为大清肇祖原皇帝的猛哥帖木儿

         猛哥帖木儿(1370一1433),清史中也称作孟特穆,爱新觉罗氏。元末明初,出生于训春河(珲春河)口的奚关城(今珲春市三家子满族乡斐优城,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州女真斡朵里部首领,明代建州左卫首任右都督(正一品),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六世祖。
      猛哥帖木儿是明朝戍守边疆的卓越的守土官员,为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开发做出了贡献。他又是建州女真杰出的民族英雄,为女真人的复兴,重现历史舞台,开创了道路。努尔哈赤开国称王,缅怀列祖,认为自己的王业,实由其六世祖开创而来,于是便尊其六世祖猛哥帖木儿为肇基王迹之祖一—肇祖。清顺治五年(1648),爱新觉罗·福临下诏封尊猛哥帖木儿为肇祖原皇帝。
       自明洪武十七年(1384),猛哥帖木儿任女真斡朵里军民万户府万户长,后与同为万户府的女真胡里改部首领阿哈出联合创立建州卫,被明成祖永乐帝封为建州卫指挥使,在东起海参威、西南至长白山图们江源头、北至现汪清老爷岭辖境内创立20余卫所,是明朝前期珲春地区东海沿岸和图们江畔最高军事行政长官。
      猛哥帖木儿的父亲挥厚,是元代斡朵里军民万户府万户长,在占据东海沿岸蒙古街、细林河、水银、盐出河、天鹅湾诸千户后,又移居珲春干沟子山城和位于珲春河口的斐优城。此时,其长子猛哥帖木儿出生。
      洪武十七年(1384),斡朵里万户长挥厚由于操劳过度,因病去世。猛哥帖木儿在家族众长辈支持下,承袭了其父挥厚的斡朵里万户长职务。猛哥帖木儿自幼饱读诗书,年轻力壮,不到10岁就开始跟随家人去辽东贩马,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承袭斡朵里万户长职务后,将部族诸事打理得井井有条。这期间,猛哥帖木儿为了更好地加强斡朵里万户与胡里改万户的联盟关系,通过联姻,与其结成联盟,胡里改万户阿哈出又通过将女儿嫁给燕王,与明朝结成一家。
      建文元年(1399),为支持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役”,斡朵里万户长猛哥帖木儿通过阿哈出向燕王朱棣提供了大批珲春东海产的军马和黄金。朱棣为感谢阿哈出相助之恩,册封阿哈出为“建州卫指挥使”,之后又册封其为“建州卫参政同知”。朱棣请阿哈出回到东北后,多招抚东北各地女真人。阿哈出向永乐帝举荐猛哥帖木儿,说:“猛哥帖木儿聪明,识达天道。”(《李朝实录》太宗五年丙午)。
      永乐三年(1405)正月,朱棣特遣钦差开原千户高时罗带着救前去招谕猛哥帖木儿。钦差高时罗到吾都里(斡朵里)地面开读圣旨,未提猛哥帖木儿之名与万户称谓,猛哥帖木儿十分不快,拒之曰:“泛称吾都里卫,不录万户之名,何以迎命?不录吾名,何以屈身。”因猛哥帖木儿是图们江流域女真族各部大首领,他的行动会给这一带女真人带来重大影响。永乐帝对招抚猛哥帖木儿十分重视,重又下诏招谕猛哥帖木儿曰:“猛哥帖木儿,皇后之亲也。遣人招来者,皇后之愿欲也。骨肉相见人之大伦也。”(《李朝实录》太宗五年九月己酉)。永乐三年(1405)三月,朱棣遣钦差千户王教化带着救谕和赏资到斡朵里万户,猛哥帖木儿听到敕谕记录他的名字和万户称谓,非常高兴。九月,猛哥帖木儿决定跟同明钦差王教化入朝京师。
      翌年,猛哥帖木儿接受了永乐帝的赐见。朱棣正式授予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卫指挥使,赐印信、锦衣袍带、金银绮帛。猛哥帖木儿正式成为明朝地方政权的官员。由此,自猛哥帖木儿向下延续六辈,直至其六世孙努尔哈赤,都一直沿袭以建州卫名义担任首领。后来,努尔哈赤在建州卫的基础上,创立了后金国,其子皇太极登基改国号为大清。
猛哥帖木儿被明帝赐封为建州卫指挥使后,以斐优城为建州卫指挥使司,其部族斡朵里万户全部转为建州卫,斡朵里万户的人也改称为“建州卫斡朵里人”。由于猛哥帖木儿加入建州卫,不仅所部斡朵里万户整体加入建州卫,还带动了周边地区女真各部纷纷加入建州卫。猛哥帖木儿在辖境各处立卫设所。据《珲春史志》和《珲春市志》记载,猛哥帖木儿仅在永乐三年至永乐九年便在珲春地区设卫所20余处。永乐十年(1412),猛哥帖木儿奉诏组建建州左卫,并任建州左卫首任指挥使,独掌左卫事。
      建州左卫的组建具有极其重大深远的历史意义。猛哥帖木儿从此独执旗帜,支撑一卫,成为一卫的最高长官。不再寄建州卫之篱下受其节制,脱离建州卫走上自立的道路(但仍然保持密切的联系)。猛哥帖木儿在建州女真中逐渐成为最具声望的首领。它为建州女真的发展,为女真人重现历史舞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永乐十一年(1413)到永乐三十一年(1433),猛哥帖木儿先后7次去明都南京、北京朝贡,并于永乐二十年(1422),率领建州左卫人马参加了朱棣第三次征讨靴粗战争。永乐二十一年(1423),经奏请永乐帝恩准,猛哥帖木儿率族众7400多人迁到图们江右岸的阿木河(今朝鲜会宁)居住。猛哥帖木儿迁到阿木河后,忠于职守,报效朝廷。宜德元年(1426)正月,猛哥帖木儿配合明朝招抚叛军功绩草著,由建州左卫指挥使晋升为建州左卫都督金事。宣德八年(1433)二月,猛哥帖木儿到明都北京朝见宣德帝,又晋升至右都督(其弟凡察升为都指挥使),成为明朝东睡女真人中官阶最高的人。宣德帝同时救谕猛哥帖木儿,要继续遣返原开原千户杨木答兀于永乐二十年(1422),掳掠到图们江流域的开原千余口汉人。
      猛哥帖木儿返回阿木河后,积极配合持救钦差和官军遣返被杨木答兀掳掠人口,引起了杨木答兀及兀狄哈野人女真的对抗和仇恨。宣德八年(1433)十月十九日,杨木答兀纠合探州(今敦化)、速平江(今绥芬河)兀狄哈野人女真800余人,突然包围猛哥帖木儿和其子阿谷及明钦差裴俊驻地。由于寡不敌众,兀狄哈野人女真烧毁大门,冲入院内,杀死猛哥帖木儿和阿谷,猛哥帖木儿弟凡察和钦差冲出重围逃走。
      猛哥帖木儿和其子阿谷被杀后,建州女真部属将其安葬在今会宁南20公里处叫“丰山面”地方,后人称其为“猛哥洞古坟”。自永乐九年(1411),猛哥帖木儿率部西迁后,留在珲春的建州女真各卫所,随着时间和社会形势的变化,逐渐形成为一个独特的群体,人们称其为“瓦尔喀人”,分布在珲春各地,是建州女真的遗民。挥春的“瓦尔喀人”在其后的年代里,以斐优城为中心,多环居在斐优城居住,从明万历年间至清朝初期,先后陆续迁到辽宁新宾建州女真部,投附猛哥帖木儿的后人,珲春女真“瓦尔喀人”为反抗明朝统治、创建大清朝做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珲春历史名人》搜集整理:崔松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