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的禾下乘凉梦

本报记者 宋子琰
       珲春市英安镇英安村是一个传统的朝鲜族村落,村里除了留守的老人和儿童,大部分村民都选择了外出务工。然而,从该村走出去的大学生——“85后”小伙儿朴光虎,却选择回到家乡创业,在希望的田野上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朴光虎2004年从珲春考入四川大学,攻读工商管理专业。2010年,25岁的朴光虎大学毕业后,在朋友的建议下,进入南方一家销售管理公司工作。虽然工作顺遂,但一缕乡愁总在他的心中萦绕。
       “我的家乡英安,是著名的优质水稻产区,产出的大米色泽饱满,口感香糯,营养丰富。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在大城市学到的销售理念带回家乡,让‘乡情’变成致富的金钥匙。”回家种水稻,对朴光虎而言,不是一时冲动的想法,而是他长时间慎重思考后的决定。2015年8月,他辞去工作,回到家乡珲春。2016年初,31岁的朴光虎经过市场调研、政策咨询,在英安村成立了珲春绿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投资100多万元购买农机、建设大棚等。
       万事开头难。2016年,朴光虎种植水稻的第一年便遭遇台风“狮子山”,地里的秧苗倒伏严重,当年的损失达10多万元。然而,挫折并没有打倒这个执著的朝鲜族小伙儿。为改变现状,他“长”在水田地里观察研究,虚心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并自学农业知识。同时,他积极在销售方面下功夫,给在四川还有全国各地的同学朋友打电话发样品,让同学们帮助他找销路。为顺应市场需求,他将大米进行真空包装,分成一斤装、两斤装和精品礼盒进行销售。大米的档次提升了,销售价格也上去了。目前,该公司生产的大米已销往全国各地,最远销售到了西藏拉萨。
       为提高稻米品质,朴光虎还通过稻田养鸭、黄牛养殖与种植业相结合等方式,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水稻产量和质量双提升。目前,他正计划注册商标,申请有机农产品质量认证,把生产的大米打造成拥有自家品牌的绿色有机产品。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众乡亲”。2016年,朴光虎注册成立珲春市惠诚益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把村里16户贫困户纳入合作社,帮助他们将土地流转,每年收取租金和分红。在他的带动下,全村16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英安村老年人居多,朴光虎长年为老人们提供大米,帮助他们改善生活。如今,朴光虎正在筹划建设水稻加工厂,帮助村民把种植的水稻进行深加工、再包装,实现产销一体化,实现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