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强战斗堡垒 推进乡村振兴

——珲春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扫描
本报记者 张月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只有不断加强党的领导,才能凝聚起实施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今年以来,珲春市坚持将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以实现村级党组织建设明显提升为目标,通过加强村级带头人队伍建设、建强农村基层战斗堡垒、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措施,持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配强村级带头人 打造乡村振兴骨干队伍
       选好一个人,带好一班人,建好一个村。珲春市坚持以配齐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为重点,统筹推进乡村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骨干队伍。
       珲春市立足乡村振兴选拔干部、建强班子,全面推行村书记、主任“一肩挑”,通过召开部署会、推进会压实责任,分类别分阶段选优配强、帮带培养等务实举措,全面完成了村级领导机制转变,切实增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出台《珲春市村党组织书记备案管理办法(试行)》,探索建立市委主导、市乡联动的村党组织书记市级备案管理机制,进一步严把人选标准、拓宽选人渠道、优化选任程序,实现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质量优化提升。
       目前,已完成全市121个行政村“两委”换届选举,共选举产生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121名,村党组织委员(含村书记、副书记)365名,村民委员会委员(含村主任、副主任)379名。全市各行政村“两委”负责人全部实现“一肩挑”,村“两委”委员平均年龄49岁、较上届下降3岁,大专及以上学历81人、较上届提高5.65个百分点,村“两委”班子结构得到有效改善,高质量完成换届选举工作。
建强基层堡垒 建设边境特色党建示范带
       珲春市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以乡村旅游为抓手、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发挥边境党建、国门党建优势,进一步深化军警地“同心筑堡垒工程”和“国门党建一体化”建设,创新构建“一二五八”边境党建体系,不断推动优质资源集聚边境村,提高边境村党组织建设质量。
       按照“有外形、有内涵、有机制、有效果”的“四有”目标,在珲春高速公路出口到防川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公路沿线,设计制作了8个边境党建雕塑,进一步凝练形成富有珲春特色的边境党建示范带。同时,大力推动村党组织开展“六联共建”活动,组建15个“中心村”党委引领44个村抱团发展,2020年累计开展村村联建、村企联建、军警地联建等活动328次,联建党组织服务群众238次,引进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5个,乡村党组织引领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和基层治理的能力水平实现有效提升。
压实政治责任 抓实党建促进乡村振兴
       珲春市扎实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防黑恶势力染指基层政权,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
       深化拓展“第一书记”代言活动,成立驻村第一书记协会,吸纳会员73人,建立“边疆货郎”品牌,整合全市农村特色产品50余种,到省第一书记协会直播带货、参展州市第一书记展销会6次,累计代言销售16.7万元,充分发挥驻村干部作用,推动农村产业兴旺发展。同时,建立长效常治工作机制,全面落实村“两委”干部市乡村三级联审制度,全覆盖审查631名现任村“两委”干部,对859名村“两委”干部人选进行资格联审,坚决将受过刑事处罚、存在涉黑涉恶问题的人员清除出村干部队伍。
       制定《关于发挥党组织作用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坚持因地制宜,深化“一村一策”“一村一品”,重点推行特色产业经营、专业农场服务、民俗旅游开发等6种模式,持续拓展村集体增收渠道。引进22个中央和省级集体经济扶持项目,争取扶持资金1100万元,用好用活中央和省财政村级集体经济扶持政策,确保扶持资金发挥效益,推动扶持村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探索开展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使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成为强村富民、共同富裕、提升党组织凝聚力的过程。截至目前,全市121个村集体经济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68个村达到10万元以上,有5个村达到50万元以上。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新起点,珲春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更大的自觉、更强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持续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珲春发展海洋经济、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50万以上人口规模的沿边开放型中等城市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