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服饰

       满族服饰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清代满族一年四季都穿袍服,袍服分为单、夹、皮三种。满族人本居东北,气候寒冷,而且以采猎为主,为便于骑马射箭,男子所穿袍服样式为圆领、捻襟、有扣拌、下摆有直筒式,也有两面式和四面开衩的,袖口狭窄,在窄袖口上接出一个半圆形的袖头,形如马蹄,俗语“马蹄袖”,又称“箭袖”,满语称为“哇哈”。这种袍服因为有箭袖而得名“箭衣”,箭袖的好处在于满族人采猎射箭时,可将其放下保护手背、手腕以御寒。为了便于运动,袍服腰间要扎一条带子,衣襟可以撩起来掖在腰带上。
       满族人因被编入八旗而称“旗人”,因此,满族人穿的长袍便被称作为“旗袍”,后来人们习惯专称满族妇女穿的袍服为旗袍。旗袍又叫大衫,旗袍也是前后左右开衩。一般旗袍长不过脚,只有姑娘出嫁时,作为一种礼服,才穿过脚的旗袍。乾隆以后,旗袍开始吸取外来影响,由四开衩变为两开衩,圆领改为直领,腰身渐瘦,肥袖变小,袖长及衣服也时长时短,逐渐往合身方向发展。这种旗袍不仅美观,而且能充分表现满族淳朴的民族风格。二十世纪初,旗袍不再是指旗人的服装,而专指由满族妇女的旗袍演变而来的一种特定样式服装。由于旗袍非常适合中国妇女的体形和气质,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特有服装。上世纪三十年代,旗袍曾风靡全国。
       满族人身穿袍服其外套为马褂。马褂,顾名思义,是满族男子骑马时穿的一种褂子。他们为了方便骑射,在长袍外面套一件身长至肚脐、四面开衩的短褂。最初,这本是八旗士兵的军服,后来普及到全国,“长袍马褂”成为接人待物的一种礼服。马褂有多种多样,有对襟马褂、缺襟马褂和大襟马褂,还有不带领的叫“坎肩子”。满族妇女在长衫外面常常要穿一件花坎肩,特别是冬季,坎肩起御寒作用。满族人喜欢青色,所以长袍和马褂多以青色、蓝色为主。
       如今,满族服饰已有了很大的变化。珲春的满族在日常生活中,除一些特殊的节假日之外,在穿着打扮上与汉族和其他民族基本上难以区分。只有女士旗袍,因妇女穿上后显得苗条秀美,典雅端庄,至今不但不衰,而且有新的发展,款式也多样,受到我国妇女的喜爱。
      (摘自《珲春满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