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沃野绘新图——珲春市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纪略

本报记者 杨文奇
       初冬时节,放眼珲春大地,一排排农家院落宽敞整洁,一条条乡村沥青路平整畅通,一个个农业产业项目落地生根……
       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美好愿景,如同一颗颗种子,播撒在珲春广袤的沃野田畴,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释放出乡村振兴的无限魅力。
发展农特产业 打造特色品牌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如今,珲春的苹果、苹果梨已经形成了产业,促进了果农增收致富。
       国庆节期间,在板石镇孟岭村,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果农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经过多年的发展,孟岭村苹果树种植面积达550多公顷,有40余万株苹果树,初步形成了万亩果园规模,孟岭村也被誉为“富硒苹果第一村”。
       “珲春苹果梨,果实大如拳头,果肉雪白细腻,味道酸甜可口,想下单的亲们赶紧下单吧!”10月9日,在珲春市英安镇双新村的苹果梨园里,抖音主播“小梅花”正在直播带货。在3个多小时的直播中,在线围观人数达8万人,实现销售1400多单。
       双新村果农王兴一边看直播,一边将苹果梨装箱,为发货做准备。王兴种植了20多亩苹果梨树,产量10万多公斤。“以前,苹果梨主要在东三省销售,通过直播带货,浙江、上海等南方客户争相下单,苹果梨销量非常好。”王兴高兴地说。
       珲春市依托优越的生态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畜牧、果蔬、中药等特色产业。打响了绿色生态稻米、杨泡葡萄和辣椒、密江冷水鱼、英安大榛子、三家子草莓等“珲”字号特色品牌。
补齐短板弱项 提升幸福指数
       珲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短板,农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现在,村民们拧开自家的水龙头,就有清澈甘甜的自来水,再也不用担心停水和水质差了,感觉日子越来越滋润了。”朱立民的肺腑之言,道出了村民们的心声。今年5月,珲春市投入中央资金174.67万元,推进实施了“珲春市哈达门乡平安村自来水改造工程”,有效解决了平安村的用水难题。
      春化镇桦树村地理位置偏远,缺少可供村民休闲娱乐的器材和场所。农闲时,村民想跳跳广场舞、锻炼身体,只能在满是砂石的空地上“过把瘾”。
       为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让村子热闹起来,珲春市住建局为桦树村投资4.5万元,铺设了300平方米彩砖,打造了功能齐全、宽敞美观的休闲娱乐广场。如今,村民们一有空儿,就聚集在这里跳广场舞,广场上每天都充满了欢声笑语。正在广场锻炼身体的姚永艳高兴地说:“有了这个广场,我们的生活更充实了,致富的劲头更足啦!”
       平安村和桦树村,只是珲春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一个缩影。
       “十三五”期间,珲春市先后投入各类资金共计4736万元,共解决了全市1.2万户、3.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贫困户661户、1156人。同时,不断加大农村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力度,60多个行政村建设了农村文化小广场,体育健身器材实现了乡镇全覆盖,让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整治人居环境 打造美丽乡村
       近年来,珲春市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改造各村道路等基础设施,集中清理垃圾点位,大力绿化美化环境,全市各村屯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走进珲春市密江乡下洼子村,平坦的乡间小路、别具特色的民宿,展现出了清新古朴的美感。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秀美的自然风光,体验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
       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来,珲春市共投入1.9亿元新改建“四好农村路”200公里、农厕7655户,建制村道路硬化率、通公交率、广播电视和通信设施覆盖率均达100%,农村环卫保洁全部纳入市场化运作。文明村镇创建取得明显成效,32个村进入“千村示范”“魅力乡村”等省州示范行列。
       今年,珲春市着力推进省级示范村创建工作,对标“九有六无”创建标准,创新采取“实行一张网格管理、制定一套评选办法、建立两个制度规定、采取一户一策措施”创建模式,全面激发了村民参与创建活动的主动性。今年共创建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村15个。
       如今,一个个村子干净了、变美了,村民们的精气神也越来越饱满了。
       行走在马川子乡五二村,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文化墙让人眼前一亮。
       “我们乡共绘制了1500米的文化墙,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孝道文化,以及农耕生活等内容,成为了传播文明的窗口、教育村民的阵地、美化家园的“活教材”,有效增强了村民的文明意识。”马川子乡副乡长姜燕燕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珲春市将持续做好防返贫监测、推动千村示范创建等工作,努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