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泥火盆

       泥火盆是民间手艺人的作品,材料是狼屎泥或黄泥,和泥时要掺些猪毛、碎线麻,防止火盆干裂。将和好的泥扣在油子盆上,再上手拍、捏、擀,先拍出个大幌儿,再捏上两个耳朵(抠手),最后用瓶子在上面擀,日后擦苏子油,方使整个火盆表面上油光锃亮。这些来自民间的泥土作品被摆在街上,大约两元钱就能买下一个,最好的也不过几元钱。一个泥火盆若不是磕了碰了,就能用好几个冬天。那时候,县城没有楼房,人们都住火炕,烧柴火,所以每户人家几乎都有一个泥火盆。
       泥火盆里盛的是做好饭后从灶膛里扒出的火炭。泥火盆往炕上一放,屋里就会暖起来。火炭一层层化了灰,就用扒火铲儿翻一翻,火炭又红了。冬日里,户外嘎嘎冷,凡有外人来家里串门,主人总是先将火盆端过去,让客人烤手,然后请客人坐在泥火盆边,主与客守着泥火盆说话唠嗑,越唠越热乎。若是有人闲赋在家,家里更是离不了泥火盆,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太,坐在炕上必守着一个泥火盆,装烟点烟磕烟灰,还常常在火盆上打浆糊,烤鞋垫儿,以至从身上摸了个滚圆的虱子,也要随手扔进火盆,“咔叭”听个响儿。那时的男孩子总在冰雪里跑,常常要弄湿鞋,鞋一湿就脱下来放在泥火盆边上烤,烤干了再穿上。若是肚子饿了,就在泥火盆上放一个铁丝帘子烤干粮,再埋两个土豆在火盆里,过一会儿便管饱解馋了。现今泥火盆没有了,但它作为一门艺术、一种文化,至今仍被一些人怀念着。   (摘自《珲春满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