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吃“苦”

□方钰霆
       今年夏天的气温有些反常,特别是在江浙一带,已多日出现40度的高温,这在往年均不多见,难得一开的空调在我家总算派上用场。连续近一个月的持续晴天让我体会到了暑热和干燥,不免有些心浮气躁。就在几日前,公司有同事开始熬煮绿豆汤,在冰箱冰镇西瓜和冰块,以消暑降温。
       可以说,千百年来,我们的古人在与暑热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无数丰富的经验,很多方法即使放到现在也不过时,甚至可以说也很前卫。诗仙李白通过《丁督护歌》描绘了劳动人民在炎热的季节里拖船的劳苦情景:“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吴牛指江南一带的水牛,吴地天气多炎暑,水牛怕热,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故卧地望月而喘,实在精妙。
       如果说挨过严冬最好的方式是三五好友聚在一起,用热闹的氛围驱散寒冷。那度过盛夏最好的方式,就是独自一人端居院中,心静则凉,把注意力留给那些平日里被自己忽略的生命和景色,看看生命孕育的神奇过程。比如大暑一候“腐草为萤”,陆生的萤火虫在枯草上产卵,大暑时卵破而出,乍看像是腐草幻化而来,形如米虫,尾亦有火,熠耀宵行。
       感受孕育生命的温度,比如大暑二候“土润溽暑”,溽,看上去就有湿乎乎的感觉,是土之气润,蒸郁而为湿,这样又湿又热的粘腻天气,本该是最难挨的,可想想,正是这样的气候孕育着无数的生命最后疯长一段时间长向成熟,一切的难挨便都可以被接受了吧。比如大暑三候“大雨时行”,湿气积聚,伴着热气上升,在云深之处化而为雨,招来滂沱大雨倾盆落下,间或夹杂着电闪雷鸣,一阵暴雨,带走闷热,送来清凉,也送来了泥土的芳香,嗅嗅闻闻那雨的味道、那土地的味道,让这清新的香味安抚盛夏燥热的心。
       这雨,也是秋季将来的信号,雨送暑热走,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接下来的十五日,或许你是躲在自己的小屋里,“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盼雨送秋来,在星辰挂满天空时再出门纳凉;或许你是寻一凉处,比如郊外的荷花池,“赤脚荡荷花”,比如山中的寺庙,“绀宇迎凉日,方床御绤衣。清谈停玉尘,雅曲弄金徽。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不须河朔饮,煮茗自忘归。”
       大暑送“大暑船”活动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大暑船”完全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船内载各种祭品。活动开始后,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站满祈福人群。“大暑船”最终被运送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随后,这艘“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渔港,然后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对中医人来说,还有一种避暑的方式,大概是大家听起来就不想尝试的,便是吃“苦”,以苦味食物清热祛暑、消除疲劳,虽苦,回味却清香。这原本在老家是夏季必备的美食,来到江浙后,今年的夏天我家已将苦瓜当做基本的菜肴,每日均备上一碟,就像歌里唱的:“真想不到当初我们也讨厌吃苦瓜,当看清世间所有定理又何用再怕,珍惜淡定的心境,苦过后更加清,万般过去亦无味但有领会留下。”这一秒坐拥晚霞,愿你的盛夏有清风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