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书香

□赵小强
       能拥有一个书架,是上高中时的梦想之一。那时就曾想着,在做完繁沉的功课之后,或者从农田满身疲惫的归来,能够坐在不是很大的书架前,趁着夜色,点亮橘黄色的台灯,顺手拣出一本游记或小说,随心所欲地让心灵在文字间来一次游历。那种奇妙的感受,快乐的收获,不是常人所能体会到的。读书这种事,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更多的是对心灵的一种充实。自小养成的习惯,如果一天不读书,就会感到“面目可憎”,在积习难改的同时,许多被仔细赏阅过的书籍也被珍藏下来,视为宝贝。最初这些书被安置在两个木箱里,码放整齐,安放在床底下,寻找起来也算方便,阅读起来也颇能回味,应了古人的话——好书不厌百回读。
       随着阅读视野的开阔,除了教科书之外,课外书目挤占了房间的好多领地,像如床头、被褥下、桌子的抽屈,
       都有书本的影子。床下的书箱已不能满足这些书的“胃口”了。那时心里最渴盼的就是能拥有一个书架,让心爱的书籍有个漂亮的安身之所,但那时的家境确实清贫,能够支持自己买类似世界名著,或订阅“青年文摘”这些“闲书”已经够宽容的了。父母的任劳任怨,我全看在眼里,家里人吃饭和我做功课同时用的都是一张桌子,对于做个书架这样的奢望,也只是奢望罢了。
       有一次,母亲对我说,“那些学过的没有用的书本,就当废纸卖掉吧,不然家里就堆放不下了。”我理解母亲的意思,她虽然没有用深奥的道理来教导我,其实也在暗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读书的要义。因为好多教科书很耐读,老师们对其中好多章节也是忽略不讲的,这些“空白”讲义,正好是研究的重点。内心又不愿意违拗母亲的心意,象征性地从蛇皮袋子里翻出练习册之类的书,卖给了收废品的人。母亲是懂我的。她从小卖部找来几个纸箱子,和我一起把书本分好类别,排好次序,放在了室内的一个角落。好像乱放的书籍有了好的归位,但查找起资料很不方便。家里房屋低矮,地板容易潮湿,书本难免发霉生虫,加上老鼠经常“咬文嚼字”,可想那些书籍的“命运”何等凄惨。对于爱书如命的我,内心的惶然和遗憾,沉甸甸的压抑感可想而知。
       好在家里很快盖起了两间平房,母亲对我说,“虽然简陋,但可以作为你的书房。”平日里平房上晒粮,房间里就是我的天地了。倚靠一面墙壁,我试着搭建自己的书架——用建房剩下的砖块和木板为原料,像建楼房似的,按照书本的高度分作了四层。不及藏书人家书架的古色古香与华贵大气,能让心爱的书卷“展露头角”,是我的幸福畅想。母亲和我一起动手,好像比建起一座豪华的建筑更令人欣喜。喜迁新居的书籍们,你们可以和我惬意地生活了!我从心里发出快乐的呼叫。
       然而好景不长,每年到了雨季,有时遇到下雪天,平房上的积水沿着墙壁渗漏下来。整个房间内水渍一片,书籍遭殃“泡澡”,天放晴了,又要搬到阳光下晒晾,不然就彻底“报废”了。每当大汗淋漓地为这些书做“服务”时,感到真有些痴傻,不就几本书,至于当成宝贝吗?那种“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古训难道真把自己变成“书呆子”了?但亲朋好友从陋室借走自己喜爱的书籍,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乐趣之时;当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或网络热文之时;当自己的谈吐开始有分量,浮躁之心逐渐沉淀之时;当许多良好的经验和书本之间巧妙结合之时……和书的“亲密接触”已然不是负担的苦累,而是甜蜜的享受了。
       大前年,家里亮堂的房子建起来了。家人找来木匠,按照我的初步设计,着手制作了一个书架。不求外形美观,只要朴实坚固。两层适合杂志排放,一层适宜名著抽取,下设两层报纸和参考书的分类存储。一米七高,一米五宽,木纹黄漆刷亮。看着崭新的书架摆放在书房的一角,心里满满的全是激动,整个身心仿佛沐浴在书香之中,好像尘封已久的佳酿终于开盖启封了……
       那晚,母亲和我一起分类修补书籍时,她悠悠地说:“既然喜欢,也难得你如此用心,就好好珍惜吧。”母亲几句话,顿时让我感慨万千。是啊,世间万物何其多,能够一心一意去喜欢其中之一,并且有着坚守与珍惜的情怀,必将苦尽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