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达门双烈的由来

 在老爷岭西侧的树沟,世代居住着一户满族老人,姓钮呼勒氏,名字叫郎福林,他脚穿牛皮靰鞡,头戴貂皮帽子,身穿貂壳大衣,喜欢喝酒,主要以狩猎为生。郎福林家里有个小四合院、一杆土炮(猎枪),两条黄猎狗,四匹棕红色骡子,一挂大骡子车,两头老黄牛,开荒种有八垧多地。这个沟只有他一户,用兽皮和农副产品兑换一些生活必需品,吃穿不愁,过着平平静静的生活。是个地道的满族把式。
       抗日战争期间,抗日游击队把他家作为堡垒户,郎福林经常秘密给抗联战士送粮食和食盐。1935年,日本侵略者为了隔断抗日力量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实行集村并屯,他家被强行搬迁到北哈达门屯,当时叫头道沟口,集中居住。抗战胜利以后,郎福林在1948年生产自救运动中,成绩优异,贡献突出,被评为珲春县劳动模范,县长关成发代表县政府奖励给他一匹枣红色大马,而且还戴上了大红花,在珲春县非常有名望。
       郎福林有五个儿子。1945年光复,日本鬼子投降,郎福林全家积极响应党和人民政府的号召,将三个儿子送上了解放战争的战场,为全国解放、建立新中国做出了牺牲。
       老大郎贵文,1947年在解放吉林时,参加解放军后勤运输队。他告别了亲人,赶着自己家的四轮骡子车为大部队运送粮食、蔬菜、武器弹药,还拉过受伤的团长。在四平战役中,共为解放军运送给养三十余次。在四平战役即将取得胜利的前两天,傍晚夕阳西下时,正赶着车给前线运送高粱米,突然从西北方向低空飞来一架敌机,一溜子弹向郎贵文扫射下来,郎贵文当场头部中弹光荣牺牲,年仅28岁。
       老二郎凤文,1946年参加东北民主联军部队,勤奋好学,机智勇敢,入伍三个月便被部队提拔为机枪手。当年冬天,东北民主联军成立剿匪小分队,由王团长亲自点将,任命郎凤文为排长。郎凤文参加过多次剿匪战役,并参加了著名的清剿“许大马棒”和“座山雕”的战斗。在攻打汪清罗子沟的战斗中,消灭敌人12名,其中少校一名。在一次战斗中连长腿部中弹受伤,郎凤文挺身救助连长时,头部中弹光荣牺牲。年仅二十五岁。
       老四郎凤武,从图们鞋厂当兵,先后转战吉林、辽宁、河北、河南等省,参加过多次战役。在解放战争中,荣立二等功,1954年转业,安排在杨泡供销社工作。困难时期,为减轻政府的负担,他响应国家号召,自愿申请回家务农。此后定居在杨泡满族乡杨木林子村,一生无怨无悔,从来不为个人向政府提任何条件。
       老大老二牺牲后,乡里专门为两位烈士开了追悼会。当时的乡里乡亲都来陪丧吊唁,自发参加追悼会的有二百多人,在当时的头道沟规模空前。哈达门乡刚解放时叫“勇智乡”。据郎凤臣回忆,这里有二十多户人家,大多是郎姓,还有关、戴、邰等满族人家。县委下派的工作队队长王德政在追悼大会上讲话说,头道沟口是英雄的家乡,郎福林一家三人当兵,两位为国家英勇牺牲,出了两位烈士,是我们家乡的光荣,为了纪念烈士的英名,让后人记住到我们的和平生活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建议改地名叫“双烈”,并立即报到县政府批准,将“头道沟口”改名叫“双烈村”。1956年,由于区划工作需要,又将“双烈村”更名为“和平村”。(摘编自《珲春地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