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立法联系“直通车”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珲春市人大常委会深入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

本报记者 张鑫
    2016年,珲春市人大常委会被省州人大常委会确定为基层立法联系点;2022年7月,珲春市人大常委会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确定为全国32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成为吉林省唯一的“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
    为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的作用,近年来,珲春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织密联系网络,配合国家和省州人大积极开展立法调研、法规草案意见征集等工作。截至目前,珲春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共收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吉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修正案(草案)》《延边州黄牛管理条例(草案)》等需征求意见的国家和省州法律法规草案20余部,提出意见建议260余条。其中,40余条得到省州人大的重视和采纳,《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正在征求意见中,为国家和地方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做出了珲春贡献。
    坚持政治引领,深化使命担当。珲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制定出台了《中共珲春市委关于推进珲春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短期打基础、中期创品牌、远期当标兵”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珲春区位独特、人文历史悠久、发展政策汇集、生态环境优良、法治基础稳固、基层治理扎实等优势,打造具有珲春特色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并动员号召社会各界全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努力把基层立法联系点打造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直通车”,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发展全过程民主的“实践场”。
    坚持制度先行,强化机制规范。市人大常委会在充分借鉴外省市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经验和先进做法的基础上,先后制定完善了《珲春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的工作方案》《珲春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细则》《珲春基层立法联系点“六项”制度》《珲春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流程》《珲春基层立法联系点主要职责》等相关制度,从办公场所、人员配备、日常管理、任务受领、计划制定、组织实施等,都进行了细化明确和全面规范,确保基层立法联系点各项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上运行。
    坚持人民至上,细化联系网络。市人大常委会把听取群众“原汁原味”的声音、关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开展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着力打造密切联系群众、广泛收集立法信息的“神经网络”。目前,已在全市各乡镇(村组)、街道(社区)、重要部门、重点企业、科研站所、大专院校等择优确定了30个立法联络站、20个信息采集站、40个意见征询站和15个意见咨询单位,组建了90名联络员、信息员、咨询员队伍,建立起“1+3+1”的立法联系网络体系,成为基层立法联系点的“顺风耳”和“千里眼”,不仅延伸和拓宽了立法联系点信息收集有效渠道,而且增强了立法意见建议的广泛性、代表性和专业性。
    坚持创新实践,优化融合促进。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在实践中创新,注重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与行使决定权相融合,在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时,注重发挥立法联系点听民声、察民意、聚民智的作用,广泛听取基层群众意见,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动重大事项决定的科学化、法治化和民主化;注重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与履行监督权相融合,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群众工作优势,全面收集基层群众对立法普法、执法司法、政策落实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并适时向市人大常委会反映反馈,向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专项报告、工作视察、执法检查等监督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或解决方案,为市委决策和“一府一委两院”开展工作提供参考;注重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与代表工作相融合,积极邀请代表参与到法律草案的意见收集和征询工作中来,强化人大代表专家智库功能,积极探索“立法联系”和“代表联系”的融合机制,形成“双联”一体相互促进的工作格局。
    珲春市人大常委会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重要论述,全面加强和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制度体系,打造工作阵地,织密联系网络,努力把珲春基层立法联系点打造成为深入参与国家和地方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宣教实践基地,推动珲春乃至全省民主法制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