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另一种方式留住岁月

□蔺丽燕
       留住岁月的方式其实有很多种,比如读书。忙碌的日子里,见缝插针地读。闲暇的日子里,大快朵颐地读。古人董遇的“三余读书”法,给了想要读书而苦于没有时间的人很好的启示。董遇所谓“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灵活巧妙地利用边角时间阅读,不仅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培养了语感,训练了思维,更濡养了气质,提升了境界,塑造了品性,成就更幸福美好的人生。
       2020年,因为疫情,正月从老家返回定居的小镇后,便几乎是足不出户。孩子上不了学,单位也上不了班。除去一日三餐,洗洗涮涮,剩余的时间,就是一家人围桌而坐,安静读书。先生读人物传记,儿子读自己的绘本,我则鼓起十二分的勇气,读《论语》。桌上的台历,一页一页翻过,寒冬渐远,春天慢慢抵达。
       是的,岁月是一寸一寸流失掉了,但是此时此刻,当回想起走过的一年,它们,好像就在那里,一如当初。不信你看,先生读过的那本书上,一道道折痕还在,孩子的绘本上,五颜六色的涂抹还在,《论语》里,那些我随手写下的三言两语还在。读书,就是精神就餐。眼睛“吃过”,思维“咀嚼”过的诗词歌赋,小说散文,人物传记,专业理论,甚至是简笔漫画,段子碎语,都化作了隐形的钙铁锌硒,融进了精神的骨血,陪伴着平凡的生命,走过朝朝暮暮,穿梭于春夏秋冬。
       失去的岁月,藏在读过的书里。
       2020年后半年,先生的工作异常繁忙。一连几个月,他都不曾休息一天。接送和陪伴孩子的重任就落在我的肩上。每天早晨出门,牵着儿子走在车流滚滚的马路上,耳边虽是喇叭声声,我们却不为所扰,因为有诗歌陪伴。
       上学路上,会领着儿子背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儿子一脸欣然地说,“我知道‘少小离家老大回’是什么意思,就是有个人小时候出门,老了才回来。”我一面鼓励他的理解,一面又说,“那就让我来说说后面几句的意思。”就这样,一边理解一边背诵,待走到了幼儿园门口,一首诗也讲解完了。
       儿子所在的班里,每天早晨都会让小朋友们诵读古诗。每次看到儿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背诵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背诵出“敕勒川,阴山下”,背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些不胜枚举的美丽诗句时,作为家长的喜悦,发自肺腑。
       时间是过去了,它能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枯了枝叶。它更能将一粒粒叫作诗歌的种子催生发芽,露出星星点点的绿色。如果,诗歌是一坛酒,岁月就是充满神奇力量的“酒曲”,是它让酒愈加醇厚绵长。
       失去的岁月,藏在背过的诗里。
       在我的书桌上,有两本印刻着“2020”字样的日记本,它们是年初时候从网上淘来的。翻开日记本,里面是我记录的阅读笔记和零星的感悟。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书籍中的一些观点和思想,总能叫人眼前一亮,心头一震,产生心灵的共鸣。这些句子,便以书写的方式被收藏。除此之外,日记本里还记录了一些生活的日常,喜怒哀乐,大事小情,人世冷暖,岁月百态。每每无事,就回看曾经,是记录将失去岁月里的种种一一打捞起来,再回首,原来自己并不是两手空空。
       这一年,感谢遇见的贵人,她提供给我一个写作的平台,在那里开设了专栏,每月推送两次。这是机会,更是挑战。这是鼓励,更是督促。为了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专栏写作,便更努力地去阅读,去积累,去发现,去体验,去思考,去总结。
       失去的岁月,藏在写过的字里。
       王国维有诗曰:“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如花的容颜是不会永远定格的,就像季节的更迭,岁月的流逝是无法挽留的。留不住,会叹息,会遗憾,甚至会烦恼,会痛苦。然而,留不住的是外在的种种,总有一些内在是不会被时光冲刷,不会被光阴镂刻,更不会被岁月消弭。恰恰相反,失去的岁月正是成就它,圆满它的重要因素。
       当然,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心中怀有执着,眼中充满热爱,手中落实行动。
       当我们不再带着幽怨吟诵出“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当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品读张爱玲的,“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人间,没有谁可以将日子过的行云流水,但我始终相信,走过平湖山雨,岁月山河,那些历尽劫数,尝遍百味的人,会更加生动而干净。”
       当我们终于懂得一切终将黯淡,唯有被爱的目光镀过金的日子在岁月的深谷里永远闪着光芒的时候,我们也就会真的明白,失去的岁月,是不会再回来了。但是,我们的思想万水千山走遍,我们的爱永驻心间,这样的人生,不是也很值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