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珲春市——发展互市贸易 助力兴边富民

陈威龙 本报记者 田婕
       打开珲春边民互市贸易综合管理平台手机端,刷脸登录、申报……日前,珲春市杨泡满族乡泡子沿村村民王希超,坐在家中用手机申报了一批货值7600元的俄罗斯红松子,简单几步、短短几分钟,手机上便提示这笔交易已完成申报确认。
       “自从加入边民合作社,再也不用每天往返近40公里到现场排队了,我们在家用手机就能进行互市贸易申报,方便又快捷。”从事多年互市贸易的王希超高兴地说。
       紧邻珲春口岸的中俄互市贸易区是吉林省唯一对俄开放的边境贸易功能区,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后,有效地带动了珲春市与俄罗斯哈桑区乃至吉林省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经贸往来,繁荣了口岸经济。
       自珲春中俄互市贸易区投入运行以来,边民互市贸易作为珲春边民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的重要形式,在促进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兴边富农、脱贫攻坚、维护边境稳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实现“真边民、真参与、真收益”,珲春海关积极落实国家惠民政策,依托珲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国务院关于边境贸易的政策优势,以助力脱贫攻坚为切入点,拓宽边民增收渠道,扎实推进“智慧海关”建设,不断提升中俄互市贸易区管理的科技化和智能化水平。
       为更好地推进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升级,珲春海关成立专项工作组,积极协调地方主管部门、运营企业、开发公司,做好边民、合作社、车辆的备案和信息采集,主动对接开展边民互市管理系统2.0测试和运行工作。
       通过推动实施海关总署“互联网+边民互市”改革等创新举措,发挥边民合作社抗风险能力强、信息化水平高的优势,带动散户、农户对接企业和市场,提高边民参与度和规模效应,实现零接触网上申报模式。同时,通过实行边民互市贸易无纸化模式,将纸质单证改为系统存档电子数据,实现了边民互市通关作业无纸化100%覆盖,提升了通关时效。
       通过实行系统布控与人工即决布控查验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运用视频监控、数据分析核查、场所巡查等手段,对边民互市贸易业务运行进行监控管理,依法对边民互市进出口商品及运输工具实施监管验放,完善边民互市贸易监管链条,努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自1月5日吉林省边民互市贸易正式恢复以来,珲春中俄互市贸易区交易量达4483吨,交易额1亿元,参与边民13292人次。其中,3月份交易量达2044吨,环比增长31%;交易额4684万元,环比增长31%;参与边民6184人次,环比增长58%。珲春市乃至吉林省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复工复市取得良好开局。
       “今年,新政策实施后,边民合作社委托贸易公司采购、申报俄罗斯货物,统一组织边民参与互市贸易,边民们形成了资源共享、机会平等、收入平分的良性合作模式。”珲春市互兴边民合作社代表史鸿宇介绍说。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月6日,珲春铁路边民互市贸易点获吉林省政府批准设立,与珲春中俄互市贸易区形成“一区一点”发展新格局。
       “发展边民互市贸易是兴边、富民、睦邻的重要举措,珲春海关积极加强协调、做好监管,于3月20日完成了珲春铁路互贸点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行政审批。”珲春海关副关长白业斌表示,下一步,珲春海关将结合吉林省互市贸易“一区一点”建设发展需要,不断完善优化“互联网+边民互市”监管模式,助力吉林省边民互市贸易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