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温良,又至小年

□陈陈
       人间逢小年,岁月在泛黄的叶子上写下了春的序幕,一年复一年,春夏秋冬像走马灯一样跑过,我坐在北方的烟火里,感叹着时间的流逝,写着一些文字,有关柴米油盐,有关岁月,有关爱……写着写着,窗外又飘起了雪花,今年的又一场雪已在路上,此时年味渐浓。
       小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老百姓重视的节日之一。古时,小年也叫“交年节”,意为立春前后,年节之交。关于过小年的文字记载早见于东汉,东汉崔定《四民月令》载:“腊明日更新,谓之小岁,进酒尊长,修贺君师。” 这里的“小岁”,就是小年。“小”对应的是“大”。人们给过春节也叫“过大年”,除夕叫“大年三十”,春节当天称为“大年初一”。所以这个“小年”自然是相对于“大年”而言。因为正月初一俗称“过大年”,腊月二十三(四)也就相对应地被称为“过小年”。过年是华夏民族一年中重大的节日,那么“小年”既然能称得上“年”,尽管它“小了一号”,也足见人们对它重视程度之高。小年的民俗活动主要有扫尘、祭灶等。当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风俗有差异,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我们北方大多数地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南方大多数地区则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还有的地区,将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初七都称之为“小年”。
       小时候,腊月二十三这天,孩子们被“散了缰”,大人们却“忙开花”。忙年忙年,就是从小年开始的,《忙年歌》里不就这样唱嘛:“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那时候我很盼望过小年,因为是小孩年,这一天开始,大人们不再批评孩子,更不会打孩子。放假的时间里,空气中都弥漫着幸福的气息。
       清晨,阳光洒满了窗户,带来了温暖和希望。街上的人们早已忙碌起来,置办年货,为即将到来的新年做准备。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早已在街头巷尾回荡。每当傍晚时分,推开家门,总能闻到厨房蒸锅里喷涌而出的热浪,里面蒸好的馒头、包子,不禁让人心生暖意。客厅的电视机是开着的,喜庆热闹的节目在播放着,尽管大家都在忙碌,烧饭的烧饭,打扫的打扫,装点的装点,但是电视机一定要开着。因为这是热闹,是过年的氛围,更是一家人的团圆。晚饭后,爸爸还会带着我和弟弟去放烟花。五彩斑斓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宛如一朵朵绚丽的花朵。我们欢呼着,跳跃着,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刻。烟花绽放的瞬间,我也仿佛看到了来年的幸福和希望,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有人说,小年,之所以在中国人的情感中这么重要,更为关键的是,小年谐音“小念”,思念亲人、期盼团圆就是年重要的主题。每个人,都念着这一天归家的路,哪怕跨越千山万海,过年回家,回家过年。收拾行囊回家,见一面,吃个饭,即使短暂也是团圆。
       时光跌跌撞撞,季节来来往往,四时自然成岁。不知不觉,又至小年。小年之后就是大年,新春的脚步越来越近,《忙年歌》里的场景一一被实现。人们忙忙碌碌、欢欢喜喜,辞旧迎新、迎祥纳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