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那些深深的眷恋

□张珂轩
       第一次看海,在二十一岁,一个不太明媚的晴天,两个未整日淋落的雨天,一个人。
       四月的厦门,清明时节的湿气不断蔓延弥漫,倒不会嗔怪总是细雨纷飞、阴云密布的天气。源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雨来,雨去,急躁,狠毒。为了减轻路途的负担,抛弃了伞的庇护,不断寻觅着避雨屋檐。坐在一家带有浓厚艺术气息的酒吧外,屋檐刚好够遮蔽,望着曾厝垵的街道上,人们依旧打着伞来回穿行,或许能显得自己有些与众不同。
       驻足于海岸线,游轮呜呜地鸣号,掀起不知尽头的波浪。
       从未从手机屏幕中走出,那赶海时的大片滩涂海物云集、生机盎然的景象,但此时匍匐观察,细碎沙石之间,冒着泡的气孔,有节奏地吞吐着,是生命在律动!屏住呼吸,扫视、注视、凝视着,探出芝麻大小的漆黑双眼,黄玉质感般渐变白的身体隆起小沙丘,是只海蟹。它没有注意到面前这个人类,这个庞然大物虎视眈眈的眼神,但这个人类可于心不忍它比贝壳还渺小的身躯,他心中满是初见的爱意。童年的沙丘是灰色的,是构建起钢铁森林的水泥,水龙头冲出的自来水捏造出无尽想象。海孩子童年的沙丘是金黄色的,是浪花朵朵,海鸥鸣叫,小桶中五颜六色的海螺与贝壳。
       沙滩是认知中不曾体验过的松软,隔着鞋底也能明显感受到,脱下鞋,赤足踏在沙滩上,细沙轻柔如绵,从脚尖滑过,如同时光在指间流逝。人们手写下从前与以后,对自己,对家人、朋友的祝福语,以及甜蜜的爱心誓言。海枯石烂,沧海桑田,眼前的沙滩,是否愿意留下了我的足迹。身后已有的脚印,却也在瞬间被海浪抹去,人生中的点滴经历,终究会被时间冲刷得无影无踪。
       人们时常会打趣道,旅游就是从自己待腻的地方,出发踏上别人看腻的土地。对于我而言,走出了熟悉的舒适圈,身处异乡的城市森林中,心中尽是对未知的探索欲望。
       避开繁华的商业地段,住在本地居民聚集的街区,伴着车轮滚滚的喧闹入睡。早晨自然苏醒,坐在路边小店,点一份肠粉,加一点牡蛎,品尝着海风中平淡却不平凡的人生。骑上单车,带着自己舒缓的节奏,从昏暗的旧街道到皓光闪耀的中心城,细数着银河流彩。伪装成生活在这熟悉城市的本地人,放慢旅程的步伐,感受这座城市最真切的脉动。
       厦门的公路不同于曾经在成都街道的生活习惯,走在人行道上,身边掠过的是电瓶车疾驰而去的呼啸。主干道旁没有专门的非机动车道,人与车在人行道上共舞着探戈,互有默契地躲避行进着。避免着一步三回头的尴尬,还未融入习惯的我,选择跳跃在高低起伏着的台阶上,躲避着前后夹击的喇叭。地铁响起提示音,中年男人女人时不时接起电话,异乡人,那是你完全听不懂的潮汕话。湿咸的风吹拂到城市的每个角落,生态园林城市的姿态同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浪潮一样,用绿叶青枝、落日红霞安抚着我这个游子浮躁的内心。
       雨不能证明什么,淋漓之下,那个站在海边独自守望的男孩儿,望眼欲穿的,依旧是故乡。打烊的海滩,狂风和暴雨陪我追着日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