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第一所女子小学堂

单玉红
       中国的女权运动,最初是从兴女学、不缠足开始的。而女学的兴办、女子教育权的获得,是女权运动得以开展并取得实质进展的首要因素。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中记载了珲春县第一所女子小学堂的开办,见证了这一历史。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规定了女子学堂分为初、高两等,学制各4年,凡是女子学堂学生,一律禁止缠足。初办可由官府筹设,并允许民办,学制亦为4年。当时,举办女学成为地方政府的“时髦”之举,被当作地方实行新政、立宪的主要政绩之一,而远在边陲的珲春县也不例外。
       据档案记载:宣统二年(1910年)珲春厅知县梅颐上奏吉林提学使司,为开通女子民智,开办珲春官立初等女子小学堂。他在呈文中写道:“惟家庭教育于女学,民智开通全在演讲。诚以此二者,一以增学校之根基,一以促国民之进步,均为立宪时期所不容稍缓者也。”阐明了兴办女子学堂的重要性。钦命署理吉林提学使司之提学使曹广桢从速批示筹办。
       宣统二年十一月一日,珲春官立女子小学堂正式开学,暂借县城东僻静之处的教堂作为校舍,共有教室3间、教员室1间、女仆室1间、厨房1间、体操场1处,不设寄宿舍。由于女子入学堂学习的风气还没有得到广大民众的接受,学堂只设1个班,计划招收40名学生,开学之初也只有32名学生报到,到堂学习仅为21人,最大的16岁、最小的7岁。学堂设校长1名、教师1名、教务1名,还雇有女仆、女厨各1名。
       女子小学堂开办之初,珲春厅还制定了《珲春官立女子小学堂章程》。章程中规定学堂共设学科5门,有修身、国文、算学、女红、体操。每星期授课时间为24小时为限,每星期修身1课时、国文15课时、算学2课时等。
       教科书的采用也进行了精心筛选,修身课教科书采用的是中国图书公司张继良主编的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国文课采用的是学部图书局编初等小学五年完全科国文教科书;算学课采用的是学部图书局编初等小学五年完全科算术教科书。
       女子小学堂各科成绩计分方式与现代相似,以百分计算,60分以上为及格,80分以上为优秀。第一学期全堂21名学生均为优秀,第一名是姚佩清,年龄为14岁,修身、国文、算学都是100分。
       珲春官立女子小学堂的创办,正处在中国新旧递嬗的历史时代。女子学校的创办,其意义不仅在于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新型的知识女性,也是对中国沿袭了数千年的“男尊女卑”封建陋习的挑战,成为近代中国妇女解放的先声。 (摘编自《档案吉林·珲春市卷》)